恒达娱乐平台注册|当四川历史名人遇上“惊蛰” 诗词作品中藏满春色丨民俗日历·二十四节气
恒达娱乐登录发布:
3月5日的惊蛰节气,标志着仲春开始。惊蛰的美不仅隐藏在明媚春色、田间地头、绽放的花蕾中,也沉淀在古人的一首首诗词、著作中。2017年7月、2020年6月,四川前后两批共20位历史名人名单相继公布。其中,包括落下闳、杜甫、苏轼、司马相如、薛涛等的作品中,都曾有过二十四节气或惊蛰的影子。
穿越时光,让我们一起在他们的作品中,再度感受惊蛰的魅力。
将24节气纳入历法
落下闳归隐故里观天象
这20位四川历史名人中,要论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落下闳是不得不说的一个重要人物。把二十四节气正式纳入中国历法体系的,正是四川阆中人落下闳。
落下闳,西汉时期天文学家,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落下闳醉心于天象观察,后在家乡小有名气,经同乡、太常令谯隆和太史令司马迁推荐,被汉武帝征召入京,与当时的官家天文学家唐都、邓平一起研制历法。此历被汉武帝采用,于“太初元年”颁行,故称为“太初历”。
《太初历》对“二十四节气”的确定,将节气、天象、农事很好地结合起来,纠正了之前天象与季节不吻合的现象,解决了农耕的大问题。
为了表彰落下闳的功绩,汉武帝特授他以侍中之职。但他选择归隐故里阆中,继续做一位民间人士,潜心研究天文地理。
春意触动杜甫思乡情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惊蛰有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所谓桃始华,指的是惊蛰之日,桃花始开。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初春,李都督写了一首《早春》诗,杜甫便作《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来酬和。诗中写道:“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写出了在大好的春天里,红色的桃花娇嫩吐艳,青色的杨柳新抽枝叶的春意盎然。而下一句,眼前的美景又触动他的思乡之情,抒发了诗人伤春、伤老和流落他乡的羁旅之情。
跟杜甫的思乡之情相比,苏轼笔下的桃花就显得轻松许多。《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其中,苏轼写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佳句。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不仅点明了时间发生在早春时节,也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凡事都要亲身经历,才会有真实的感受。
薛涛惊蛰写海棠
“浅深红腻压繁枝”
惊蛰时分,桃花红,杏花粉,李花白,菜花黄,海棠酡颜。除了桃花,在唐诗中,成都的海棠花也曾经在不少诗人笔下绽放。文学家司马相如曾经写过《上林赋》,其中有“椁、柰、厚朴”等相关的记载,根据后世的仔细考证,发现“柰”是指中国绵苹果及小果类苹果属植物,也就是海棠。
作为全唐诗收录诗歌最多的女诗人,薛涛一生创作了500多首诗歌,流传至今的有90余首。因元稹的一去不回,薛涛将感情埋在心里,闭门谢客。西川节度使李德裕知道薛涛是喜花爱花如花之人,特地送来了棠梨花。薛涛亲手栽下了棠梨花,作《棠梨花和李太尉》说:“吴均蕙圃移嘉木,正及东溪春雨时。日晚莺啼何所为,浅深红腻压繁枝。”一句浅深红腻压繁枝,写出了海棠花的颜色之娇艳,花开之茂密,一切蛰伏的美好由此唤醒。
如今的二十四节气中,雨水在惊蛰之前,然而,清代文献记载,雨水作为“二月节”得到重视,其时间在惊蛰之后。清代文学家、藏书家、美食家、戏曲理论家李调元在《月令气候图说》中说:“古以惊蛰为正月、雨水为二月节也。”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表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间次序微调,是古人为适应气候变化对于农耕生产、维护生命健康采取的相应措施,并不是任意的、随性的行为。出现先惊蛰后雨水的现象,代表气候较暖,春播就会提早;出现先雨水后惊蛰的现象,代表气候较冷,春播开始晚,保证播种的庄稼幼苗不受冰冻而顺利生长。
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