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娱乐平台注册|陈蕃,像一颗炮弹

恒达平台登录发布:

开栏的话
南北朝时期,临川王刘义庆广招文人雅士,搜集逸闻趣事,润色编纂成书,是为《世说新语》。书中既有帝王将相的玄心洞见,又有隐士僧侣的妙赏深情,堪称名士教科书、段子百宝箱。专栏“世说新解”,以现代眼光观照这一段中国文人的诗酒风流,讲述情与兴、狂与哀、忧思与清谈、乱世与逍遥交织的魏晋风骨。
《世说新语》一打开,就读到这样一件轶事: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这里提到的陈仲举,姓陈名蕃,字仲举,是东汉末的一位名臣。这个人很有影响力,他发表了观点,就会成为读书人的行为准则。
古代很长时间里,坐车是一种政治待遇,所以“登车揽辔”,是指开始做官。陈蕃一进入仕途,就有把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志向。
陈蕃履职豫章(今江西省北部)太守,一到任,就问徐孺子在哪里。主簿(主管文件的官员)劝阻说:“大家希望您先去办公室坐坐。”他却说:“周武王尊重商朝的贤人商容,急于去拜访他,连坐席都没有坐暖,我礼敬贤人,有什么不可以呢?”徐孺子是当朝名士,世称“南州高士”。显然在陈蕃看来,拜访这位高士,比坐办公室重要多了。
作为全书开篇第一条,理论上讲,是要为全书定调子的。陈蕃作为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他的作为,自然也是世人学习的榜样。
陈蕃最有名的事,是青少年时代,不注意个人卫生,房间脏乱得一塌糊涂。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看他,见此情形说:“年轻人怎么不洒扫庭除,迎接客人啊?”结果陈蕃回了一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现在我们熟悉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后人增益出来的。毕竟,这个原始版本,太不适合培养模范儿童了,如果中学生都像陈蕃这么说话,那真是“中二气”爆棚,没人做值日生,班级纪律也没法管了。教育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才适合成为今天中学生作文的素材。
只不过,这个风味就一点也不东汉了。
陈蕃能采取这样的人生姿态,有重要的基础——他的出身条件很好。
陈蕃是汝南郡(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人,东汉100多个郡一级行政单位中,只有3个郡的人口超过了200万,汝南是其中之一。这里是当时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因此汝南郡的大家族,就是天下最顶级的豪门;汝南郡有名的士人,就是具有天下影响力的名士。
按照东汉的察举制度,有没有资格当官,要靠已经做官的人推荐。汝南士人有这样的影响力,自然可以源源不断地涌入官场。最成功的,做到司徒、太尉、司空这样的高官,也就是书中常说的“三公”。如比陈蕃再小两辈的汉末风云人物袁绍,也是汝南人,他祖上连续四代,至少出了五个“三公”。总之,那一时期,从中央的各机要部门,到各郡国的地方政府,都活跃着汝南人的身影。
东汉的朝廷基本由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权,但不管谁掌权,汝南名士总不缺少与之对抗的勇气。这勇气来自强烈的道德感,也来自他们雄厚的政治、经济基础。
陈蕃本人举孝廉后,曾短暂地担任过一段时间的郎中,因为母亲去世,弃官守丧。在当时,这是一个提升道德声望的行为。后来,豫州刺史周景征辟陈蕃为别驾从事(相当于领导的秘书)。
刺史是最重要的监察官,周景更非等闲之辈。他出身扬州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县)望族,后来位至“三公”。他有个雄姿英发的从孙,就是后来火烧赤壁的周瑜周公瑾。
别驾从事是刺史最重要的两个副手之一,可见周景对陈蕃非常重视。但陈蕃却和周景处得不好,吵了一架,就辞官了。这种动不动就和领导吵架的脾气,陈蕃后来还爆发过好多次。
不过东汉的风气倒非常欣赏陈蕃的这种作风,所以不断有高级官员征辟陈蕃,但他都拒绝了。
一直到太尉李固上表推荐陈蕃去做议郎,陈蕃才同意。这不仅因为李固官大,更因为李固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士人。陈蕃认为,这样的人才有资格举荐自己。
后来,陈蕃在青州乐安郡做太守,正碰上李膺任青州刺史。李膺嫉恶如仇,青州各郡县的地方官知道自己贪腐的罪行一旦落到他手上,一定没好果子吃,就纷纷弃官逃走了。只有陈蕃,继续做自己的官,显然,他对自己和李膺的品格都很信任。当时士人也喜欢把他们相提并论,所谓“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李膺在援引后进方面被人称道,而陈蕃则像一颗炮弹,和强权人物对抗。
陈蕃也很重视年轻一辈的人才,不过,他的眼里更加不揉沙子。乐安有个叫赵宣的人,父亲去世后住在墓道里,服丧20余年,成了著名孝子。但陈蕃发现,赵宣服丧期间,居然生了5个儿子。陈蕃因此大怒,他认为三年之丧是圣人制定的礼,用以调节人的性情。天性醇厚的,三年不足以寄托哀思,那就强迫你脱掉丧服,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天性凉薄的,逼你也要守足三年,让你明白做人的道理。盲目延长服丧时间,有违中庸之道,更何况既然服丧,就不应该发生性行为,你在墓道里让妻子怀孕,不是欺骗鬼神吗?
换作宽容的人,讥讽赵宣一番,这事大概也就过去了。但陈蕃,很认真地治了赵宣的罪。
如果是在后世充斥着老油条的官场里,这种性格的人物大概活不过一集。但在东汉,士风推崇狷介,陈蕃的仕途虽然起起落落,但总的说来是在不断升迁,而且几度态度强硬地批判皇帝之后,他又获得了一个重要的盟友。
汉桓帝有一个姓田的宠妃,想立她做皇后。陈蕃认为田妃出身卑微,激烈反对,皇帝没能如愿。这样,汉桓帝的窦皇后和她的父亲窦武,都对陈蕃大为感激。
后来桓帝驾崩,年仅12岁的汉灵帝即位。窦皇后升级为窦太后,垂帘听政,窦武则成为朝中最有权势的人物。陈蕃也荣升太傅,这是传说中周公担任的官职,理论上讲,不但是朝廷的辅弼,而且是皇帝的老师。
史称,此时陈蕃、窦武“同心戮力,以奖王室”。他们想做一件大事:一举根除百年来盘根错节的宦官势力。但在制定具体方案的时候,两个人颇有分歧:陈蕃虽然已经七十高龄,但仍显得刚猛急躁,主张雷霆一击;大将军窦武则更为持重,倾向于采取更有步骤的方案。
结果,过分庞大的打击面和过分迟缓的行动,给了宦官们获取情报的机会和采取反击的时间。陈蕃得知宦官的行动后,想率领几十个学生门人突入承明门,控制住行政中枢尚书台。可惜宦官早有防备,他们活捉了陈蕃,对老太傅一番羞辱后,杀害了他。
紧接着,宦官又杀死了窦武。窦武掌控的军队,本来比听命于宦官的军队多,但宦官们得到了一支刚巧在洛阳的边防军的支持,所以取得了胜利。之后宦官们对天下名士展开了残酷的迫害,史称“党锢之祸”。
20多年后,另一位汝南名士袁绍与另一位外戚何进合作诛杀宦官,为了避免重蹈陈蕃、窦武的覆辙,行动前先和边防军建立了密切联系,他们想到的办法是引董卓进京。至于因此引发的灾难,就是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了。
不管怎么说,陈蕃在汉末声望极高,范晔《后汉书》评价说:“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陈蕃虽然失败了,但对凝聚民心发挥着重要作用,东汉乱而不亡,多延续了百余年,就是陈蕃这些人的功劳。
作为一个杰出的忠臣,陈蕃成为《世说新语》“德行”门第一则的主角,分量是足够的。但作为《世说新语》中出现的第一个人物,光是道德高尚显然不够。陈蕃性格的另外一面也很重要:他非常任性,不大尊重社会的一般规则。
就以《世说新语》中这个故事来讲,新领导到任,各级办公人员都在那里等候,太守去得晚,就要多一阵等待的煎熬;多半还有饭局,太守不去就不能开饭。做过接待工作的人都熟悉这种痛苦。主簿说这句话,一方面是强调规矩,一方面也是为同事着想。
陈蕃非常不给面子,让豫章郡的公务员继续在那里干等,自己跑去见徐孺子了——所以说,读书时你把自己代入谁的位置相当重要。你觉得自己是大名士,就会觉得陈蕃真是既高尚又潇洒;觉得自己是小公务员,就忍不住想骂街;觉得自己是一般老百姓,则觉得你先去哪里,干我什么事?
徐孺子一辈子没有做官,陈蕃并不喜欢隐士,却特别欣赏他。在豫章任职期间,陈蕃不见客,但专门为徐孺子设了一榻,有时聊天忘了时间,就留他过夜。但徐孺子一走就收起来,表示别人绝没资格使用。
肆无忌惮地彰显对自己欣赏之人的偏爱,而任性地给别人制造难堪,是很多人心向往之而不敢的罢?《世说新语》这本书讨人喜欢,当然有太多理由,但部分原因,也许在此。(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 hqrw.com.cn。)

相关文章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