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娱乐|《时代湾区》专栏丨汪破窑:在木器农具中邂逅一方文明

恒达娱乐注册报道:

编者按

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承载着厚重的人文记忆。深圳拥有丰富文化遗存,一大批非遗在这片土地开花结果,传承发展。深圳“西北门户”松岗,是岭南文化名镇。这里是民族英雄文天祥族人后裔聚集地、嘉庆进士蔡学元故乡;国家级非遗松岗七星狮舞、省级非遗松岗赛龙舟、区级非遗木器农具制作技艺等熠熠生辉。本期“时代湾区”专栏通过挖掘松岗特色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展现松岗非遗传承和保护成果。

在木器农具中邂逅一方文明

汪破窑

30岁前,我是在湖北襄阳的乡下度过的。可能是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环境以及艰苦劳作有些恐惧,城市成了我向往的远方。长大后,我不停地“出走”,想离开养育自己的父母,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当愿望实现时,我却怅然若失,倒怀念起那段在农村生活的时光了。

九月的一天,我前往深圳首个非遗木器农具展示厅——松岗非遗农具展示厅。秋分已过,北方早已有了秋的凉意,位于南国的海滨城市深圳却依然热浪袭人,路上行人稀少,花草树木缩紧了身子,我开车拐了好几个弯,才到达目的地。

走进展示厅,门右侧上端挂了一块“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子。陈列的物品比我想象的要少,放眼望去,可窥得全貌。这些物品对于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来说,无疑是陌生的,遥远的。一股浓郁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在深圳能看到这些熟悉的家什,不禁让我心头一热,似故人重逢,那份记忆,那份熟悉,那份亲切,自然而然地涌上心头。我仿佛找到了曾经怅然若失的原因。哪怕在城市生活了多年,我对农村都有一股天然的亲切感,骨子里的乡土气息仍然甩不掉、洗不净。恒达登录

展厅正中是两架带顶的木床,这种木床看起来既笨拙又朴实,床四角有立柱,上承床顶,顶盖四周装有楣板,雕饰有精美的图案,让古朴的床榻平添了几分风情雅韵。以前结婚时,配有这样的木床,即能显露出这户人家的好光景。左边是一具独轮车,全部为实木打造,应该是过狭路窄径所用,里面盛装上货物,双手推着行走要下些力气。沿着顺时针方向望去,都是我熟悉之物,有吹谷用的风车(这里称作风柜),竹篾制作的筐、篮、篾围,木制的犁耙,双轮脚踏的打禾机等木制器物,随意散落在靠墙边的角落。这些木器兀自放在那里,猛一看,使人产生错觉,似乎是乾坤大挪移,把人一下移到了乡间,移到了农舍,移到了几十年前那个火热的年代。

这些农具,森严冷峻,干燥没有光泽,显然已放置了许久。天底下的所有物品都是有生命的,养活它们的是人。物养人,人也养物。即便是农具,只要长期没有与人接触,便失去了生命。那些经过人的滋养,比如人的抚摸,人的汗液,人的泪水,人的鲜血,以及人的气息,浸入到物品中,它们就有了生命,有了活力,有了精神。那些与人耳鬓厮磨、朝夕相处的物品,无不被磨得油光发亮、光彩照人。物与人有相融性,二者相互欣赏则会气质不凡。如果人排斥或是若即若离地对待这些物品,它们也会这样对待人,使用起来不协调,不顺手,不称心如意。恒达登录

了解方知,松岗非遗农具展示厅是松岗农耕文化教育、传承基地,当中所有的木器农具是一名叫文业成的老人制作和收购而来。我对这位老人产生了兴趣。随后,我来到了文业成老人的家。文业成老人今年77岁,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第23代后人。16岁开始,他便在松岗木器合作社当学徒,一辈子跟斧钺刨锤打交道,与木器农具有很深的感情。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特别是深圳城市化后,传统农具逐渐从人们视线里消失。这一件件凝聚了祖先智慧的农具,这么多养活了千千万万人的农具,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在绝大部分年轻人不事稼穑,一些人甚至分不清小麦和水稻、蒜苗与葱,更别说这些已被农村淘汰的农具了。文业成老人收藏的这些农具,无非是想为社会留下一件件“活教材”,让后人知道它们的样子和功能。

我一边和文业成老人拉话,一边观看屋内的木器,显然我已被这些木器深深吸引住了。一张桌子上,放着锯、斧、刨、凿、锤、铲、锉、尺等工具,还有一艘长仅尺余的龙舟,龙舟主体已开凿完成,再安装上龙头和龙尾就是一艘袖珍版的龙舟了。旁边还放着一张龙舟设计图,“按图索骥”对于工匠来说不是贬义词,一个称职的工匠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去制作,错一分差一毫,都无法制作出一件完全合模的“作品”。恒达登录

当然,让我更感兴趣的还是那些袖珍版农具,那些精美细致的“浓缩版”让我惊诧不已:运输用的独轮车、磨谷榨油用的碾磨、抽水用的手摇水车、生活用的桶盆等农具及生活物资,全部为实木制作,卯榫紧密扣合,件件惟妙惟肖。这些木制器物按照原物比例仿造,展现的是一个手艺人的巧手和匠心。看着这些小玩意儿,一股暖意传来,我不自觉地想把它们拿在手中细细观摩。

有人说,锅铲刮锅底灰和刨子啃食木头的声音是天底下最难听的声音。但在文业成老人看来,生活的声音是最动听的声音。让文业成老人欣慰的是,当地政府专门为他收藏的木器农具启用了一处占地100多平方米的农具展示厅,还被列为“松岗街道四史学习教育教学点”“松岗街道妇女儿童友好示范单位”“深圳市宝安区儿童友好实践基地”,就连外地游客也常慕名前来参观学习。文业成老人是该项目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而他的徒弟和儿子都爱上了木器农具制作技艺,后继有人。恒达登录

告别了文业成老人,他的形象和那些农具木器一直在我眼前闪现。这个做了一辈子木器农具的老人,精心保留下的这一批古老农耕文化器具,烙印着深圳地区农业生产、群众生活的历史印迹,留住了深圳独特的农耕记忆。而这些凝结着松岗乡情文化的“活化石”,也将作为一种历史见证,被传承下去。

(作者系广东省作协会员,深圳市光明区作协秘书长,“时代湾区”专栏特邀作者)

恒达注册:www.tf10086.org

相关文章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