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登录|古代考中进士有多难?进士最低能当知县
恒达平台快讯:
进士最低也能做个七品知县,现在考完什么试能当个县长?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从这一点讲,进士非常高端。
进士是读书人的尽头,荣誉至高,利益极大,所以当然要历经重重考试,他们的考试比我们多,也比我们难,下面以制度最完备的明清来描述一下,最后再说说各种科举里的小知识。
童生与童试
没中秀才的读书人都是童生,来源主要是私塾、家馆和义学。私塾是先生自己办的学校,比如鲁迅小时候在寿镜吾老先生的私塾上学。家馆是有钱人在自己家设的学堂,义塾是家族集体办的学校。
童生要考秀才,这叫小考或者童试,要考三回:县试、府试和院试。县试由本县县令主持,考四场或者五场。府试由知府或者同知主持,考三场。下来就有资格参加院试,院试由提学官(清朝的学政)主持,考两场。
童生至少顺利考完九场才能成为秀才,第一名叫案首。
秀才与岁考科考
秀才就是生员,不但免除徭役,还有点小小地位,比如不归地方官管,出了事情只能交给学校处理。生员分三种,廪膳生员国家管吃管喝,增广生员没有粮食补贴,其它是附学生员。按照惯例刚入学的新生员都是附学生员,然后考试,成绩好的补充廪膳生员和增广生员。
生员并不安生,平时小考不断,由学校教官进行月考和季考(后来流于形式),大考是提学官主持的两种考试:岁考和科考。恒达
岁考主要为了考察学业情况,然后以成绩补充廪膳生员和增广生员,成绩最差的一等会被剥夺生员资格。
科考主要为了选拔科举生员,以成绩决定是否参加乡试,所以不是所有生员都能参加乡试,当然,科考另一个作用和岁考一样,补充廪膳生员和增广生员。
规矩是三年考两次,一次岁考一次科考。
生员还有部分可以被推荐进入最高学府国子监,成为岁贡生员,这类学生可以直接参加乡试。《儒林外史》中,周进是花钱成为监生后进场考得举人。
举人与乡试
正式的科举考试是乡试开始,童试、岁考和科考只是热身。
参加乡试的人有两种来源:国子监的贡生(岁贡生员的简称)监生和府州县学的优秀生员。生员在科考中连过三场,成绩优异才有资格参加乡试,国子监的学生可以直接参加乡试。
乡试在省城举行,也考三场,考中就是举人。
每个省的录取人数不同,明清时候江浙一代的省份有上百名,剩下的大多九十名左右,个别只有四十名。乡试是有复试的,清朝到京复试,不然不能参加会试。
这就是秋闱,第一名是解元,唐伯虎就是解元。
(贡院是考举人的地方)
贡士与会试
考中举人,第二年春天去京城参加春闱,也就是会试。恒达
会试考三场,由内阁或各部大员主持,考中就是贡士。
会试录取人数少则一百,多则四百,一般都在两百三百,考中的贡士都能参加殿试。
进士与殿试
会试第一名是会元,其它都是贡士,然后集体进入下一个环节,殿试。
殿试由皇帝本人主持,只给贡士们重新排名,考完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此时大家已是天子门生。
恒达娱乐平台注册:www.tf10086.org
殿试考完后还要举行朝考,考得好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次等的分任主事、中书或者知县。
进士的难度
清代有资格参加乡试的人有百万,但官方只允许八万人参加,实际上的参加人数约为十万,也就是说,生员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才能去考举人,而全国每科取举人约有千人,也就是百人中录取一人,现在的高考能与之相比吗?
2018年高考录取比例超过80%。
清朝举人录取比例是1%,如果和所有生员相比,比例是0.1%,竞争激烈不激烈?
所以从录取概率来讲,大学生不但比不了进士,就连举人也远远不如,充其量就是个秀才。
有人说现在学生学的科目多,所以难度大。其实难度和科目多少没关系,因为所有学生都学那么多科目,要难都难,要简单都简单,录取比例才能说明难度系数。田径110米栏只是一个项目,你能说刘翔拿第一就没难度?恒达
科举考试里面一波接一波全是淘汰赛,就连秀才平时的岁考都要淘汰最差的,我们上到大学毕业能有几次淘汰?
科举中的小知识
1、电视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个秀才整天在家苦读,然而这在明清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秀才要在学校学习。明清两代,必须要在府、州、县学中学习才能参加科举考试,自由人是不可以的。
2、进士原本只是科举中的一个科目,最早从隋朝开始,此科最难考取,也最为尊贵,所以后来成为最主要的科目,以至于大家眼里科举只有两科,进士科和诸科(其它一切科目都是诸科),而进士也成为获取功名者的代名词。
3、进士死记硬背不行,主要看写作,所以最难。唐朝进士主要考诗赋,写不出一手好诗是混不下去的,所以王维考了个进士科的状元。宋代重点转到经义论策,明清开始写八股文,反正全是创作,死脑筋是写不出好东西的。
4、八股文范围只限定于四书五经。
5、进士的最高荣誉是连中三元:乡试中解元,会试中会元,殿试中状元。历史上大约有二十位左右连中三元的文武状元,其中还有两人连中六元,就是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全部第一,为明代的黄观和清代的钱棨。
6、科举在东南很兴盛,由此出了很多有名的读书世家。苏州潘氏恒达,据家族内部统计,中过一百零九个秀才,举人、副榜和优贡三十一人,进士八人,其中潘世恩是状元,潘世璜和潘祖荫是探花,比一门三探花的小李飞刀还厉害。大儒顾炎武的外甥,江苏昆山徐家三兄弟中徐乾学探花,徐秉义探花,徐元文状元。
7、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进士中排名靠前的那批人学问水平其实都差不多,所以谁得状元很偶然,全看皇帝的意思。清代陕西第一名臣王杰,会试第三,乾隆想在北方立个状元,看他字也不错,就殿试时选为第一。清代状元张謇是帝师翁同龢向光绪建议,直接拔为第一的,走了后门。
8、历代状元依靠学问毫无争议得第一的要数明代杨慎。身为大学士杨廷和的儿子,他凭借深厚的学问拿下第一,没人怀疑他走后门。杨慎读书多写书多,著作有四百多部,以学问名垂青史。
9、正科会试之外,还有恩科和制科取士。遇到皇帝过生日或者别的庆典,除了大赦天下还可能会再开一科,这就是恩科。制科是为选拔特殊人才而专门增加的临时考试,比如博学宏词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恒达平台注册:www.tf10086.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