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典籍里,古人是如何爱牙护牙的
恒达平台登录发布: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影视剧里经常看到古代人饭后漱口这个习惯,可见古人也懂得清洁口腔、爱护牙齿。韩愈羡慕别人的好牙——“羡君牙齿牢且洁”,柳宗元懂得洗牙——“汲井漱寒齿”,自居易经常护牙——“闭目时叩齿”。那么古人护牙有哪些方法呢?
古代有牙刷吗?
《诗经》里赞美一个女子之美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这个美女的牙齿如瓠瓜的子,又白又整齐,说明古人早就看重一个人牙齿的美观程度。那么通过什么方法来保持牙齿的清洁呢?《礼记》里记载:“鸡初鸣,咸盥嗽”,意思是鸡初鸣的时候,就要洗漱完毕。
到了汉代,随着佛教的传入,僧人的洁牙法——揩齿和咬杨枝,在中国渐渐流行起来。揩齿,就是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上药物或盐,抹到牙齿上摩擦刷牙。在敦煌石窟的壁画中,159窟《弥勒经变》画面显示:一人光头,裸上身,脖子上围着围巾,蹲在地上,左手持净瓶,右手的大拇指微弯,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轻握,用食指揩齿。旁边还立有一人,穿红袍,双手捧巾侍候。研究者认为,此窟建于中晚唐,是我国较古的一幅有关口腔卫生方面的绘画。
咬杨枝,古时印度将树枝的一端用来梳齿,另一端削尖用以剔牙。唐朝医书《外台秘要》记载:“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意思是将杨柳枝的一头咬软了,蘸上少许药粉,用来刷牙,这种杨柳枝可谓那个时代的“牙刷”。除了杨柳枝外,桑树枝、槐树枝都能做成牙刷。恒达
1985年,考古人员在成都指挥街的唐代灰坑中,发现了四把骨质“牙刷柄”,这把“牙刷”头部略宽,有12个植毛孔,分为两排,所用的毛,多为马尾毛。
到了宋朝,出现了“刷牙子”。南宋人周守中著的《养生类纂》记载:“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刷牙子”的毛多是用马尾巴制成,一寸多长,穿在牛角或木制一端,用以清洁口腔。不过,宋朝比较缺马,所以市场上常见的“刷牙子”不一定都用马尾制作,可能是用猪毛制作的。
牙刷名称最早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是元代郭玉的诗:“南洲牙刷寄来日,去垢涤烦一金值。”
到了明清时代,牙刷的形状已经几乎定型,而在选材上又有了进一步提升,总的说来就是改马尾为猪鬃。美国牙科医学会和美国牙科博物馆等地的资料上明文记载:世界上第一把牙刷是由中国皇帝明孝宗朱祐樘于1498年发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猪鬃插进一支骨制手把上。2004年,伦敦罗宾逊出版社出版的《发明大全》一书,列举了人类300项伟大发明,也把牙刷的发明权归到朱祐樘名下。其实明孝宗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改良。到了清代,牙刷的应用已经有了进一步普及。但中国当时并不是商品社会,也不崇尚工商业,因此虽然发明了牙刷,并没有作为商品推广。恒达
真正把牙刷做成销售商品的,是英国人威廉·阿迪斯。1938年,尼龙的发明,牙刷彻底告别了动物毛,牙刷也开始成为现在我们现在熟悉的模样。
古代有牙膏吗?
古人刷牙的时候并不是干刷,而是在牙刷头上蘸清洁剂。这种清洁剂有膏和粉两种。
南朝梁代刘峻撰写的《类苑》一书,收录了一首《西岳华山峰碑载治口齿乌髭歌》,记载了揩齿的“仙方”:“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升麻蜀地黄。木律早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青盐等分同烧煅烃,研煞将来使更良。揩齿牢牙髭鬓黑,谁知世上有仙方。”就是一种由生姜、木律、槐角子、荷叶、青盐等材料烧煅研熬成的膏药,使牙齿白而留香,还有消炎镇痛、黑发美容的功效。
恒达娱乐登录:www.tf10086.org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就曾自己配制过牙粉。他把松脂和茯苓晒干捣末,筛出细粉来装袋,这便是“苏氏牙粉”。刷牙时,先把一小勺牙粉放嘴里,喝口水,漱一下,吐出,然后再刷牙。
古人制作牙膏的配方不同,但多是一些常用之物,北宋王怀隐、王祐等奉敕编写的《太平圣惠方》中记录了一种配方:即“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就是选取鲜嫩的柳、槐、桑的枝条,然后,经过清洗之后直接放入锅中,在加热数小时之后就可以熬出“膏状物”,然后再加入姜汁、细辛等原材料,就制成了古代真正意义上的“牙膏”。恒达
古人如何护齿?
一是剔牙。古代,齿木是堪比牙签的洁牙工具。就是一种小木片,除了漆树、舍夷树、摩头树、菩提树等几种树木不能用来制作外,其他各种树枝都可以作为材料。用齿木洁牙,讲究礼仪。唐代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说:“一头缓须熟嚼,良久净刷牙关。若也逼近尊人,宜将左手掩口……”这与现代人使用牙签的礼仪,如出一辙。
二是漱口。茶具有浓郁香气,苏轼专门写过一篇《漱茶说》:“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不知。凡肉之在齿间春,得茶漫漱之,乃消缩不觉脱去,不烦挑刺也。而齿便漱濯,缘此渐坚密,蠹病自己。”意思是:每次饭后,用浓茶水漱口,口内烦腻得以去除,脾胃也不会受到损伤。齿缝中间的肉丝,经过茶水漱口之后,也会脱落,不需要再剔牙。牙齿得茶漱洗,也会渐渐坚固密实,蛀牙之类的疾病也会慢慢好转。
茶水有颜色,古代也使用盐水来保持牙齿的洁白。孙思邈是唐代医学家,医学名著《千金方》中记载:“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使用方法非常简单,每天早上起床后,放点盐在嘴里,用温水含一会儿,就可以让牙齿牢密。恒达
古代还会用酒水漱口,宋代张杲写的《医说》里记录了一个姓刘的老头用酒漱口的故事:“刘几年七十余多,精神不衰,每一饮酒辄一漱口,虽醉不忘也,曰此可以无齿疾。”
三是叩齿。西汉时《养生方》记载:“加叩齿百遍,咽唾三次,常数行之,用齿不痛,发不白。”据说这一方法来源于古人对于鸡的观察:“鸡鸣时叩齿三十下,长行无齿虫,令人齿坚。”
东晋医药学家葛洪《抱朴子》指出:“清晨叩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现代医学也以为,经常叩齿,能促进口腔、牙床、牙龈和整个牙齿的血液循环,增加唾液的流量,有利于口腔和牙齿的健康。
清代乾隆皇帝活到了89岁,他在晚年总结自己的养生经验时就提到了“齿常叩”,步入老年牙齿依然结实,可以吃许多老年人都已咬不动的食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恒达登录:www.tf10086.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