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古人新年祝福也“群发”

恒达平台登录发布:

过年源于原始丰收的祭祀庆典,而拜年则延续了其社交功能。由于春节本身就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群体性活动舞台,故而,古往今来,谁也不会浪费过年期间开展社交的机会。

上至庙堂,下到民间,人们都乐于新年祝福,只不过新年祝福的对象是比较封闭的小圈子。作为岁首朝贺,秦汉以降,乃大盛。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确立以正月为岁首。自此,“正旦朝贺”便成历朝历代朝廷大年初一的“保留节目”。《后汉书·陈翔传》有“时正旦朝贺,大将军梁冀威仪不整”的记载;曹植《元会》一诗写有“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描绘了君臣之间、官僚之间非常尽兴地开展春节社交的热闹情景。而民间春节社交往往以家庭成员、宗亲故友、左邻右舍等为主,正如东汉文学家、农学家崔寔叙述农事活动的专书《四民月令》所言:“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进酒尊长,修贺君师”。

毋庸置疑,春节社交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拜年”,而且时间还相当长,正所谓“拜年拜到正月半,开开橱门让人看”。何谓“拜年”,明代苏州人陆容《菽园杂记》卷五谓:“京师元日后,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清代苏州人顾禄记叙江南风俗的专著《清嘉录》解释得更细:“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小时候江南老家拜年习俗也的确如此,从大年初一开始,男女老少都换上新衣新鞋,走家串户,先拜本家本族长辈,次拜外亲,再拜朋友邻里,按关系亲疏依次相拜,甚至一年到头从不联系的亲朋也会登门拜贺。于是大街小巷出现“鲜衣炫路,飞轿生风,静巷幽坊,动成哄市”的拜年盛景。恒达娱乐平台注册

然而,拜年固然可维系感情,但太过频繁,又成烦心事。在没有电话、手机和互联网的古代,古人一般亲自登门给“重要”亲朋拜年。正如南宋绍兴人苏泂《拜年人》所描写的,“来车去马拜纷纷,岁岁年年不惮烦。拜得老人山上去,一番儿女各当门”。此外,古人还采用投帖方式转达新年祝福,并延续至清代。南宋文学家周辉史料笔记《清波杂志》卷六曰:“正至交贺,多不亲往。有一士人令仆持马衔,每至一门撼数声,而留刺字以表到。”

恒达娱乐平台登录:www.tf10086.org

南宋另一位文学家周密随笔集《葵辛杂识·前集》“送刺”条说:“节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以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俗以为常。”书中还记录了一件拜年趣事:周密的表舅吴四丈为人幽默风趣,春节时准备外送拜年帖,可家里没仆人可用,“徘徊门首”。恰在这时,友人沈公子派仆人送拜年帖。(吴四丈)“漫取视之,类皆亲故”,于是“酌之以酒”,暗中将沈公子仆人要送的拜年帖与自己要送的拜年帖“掉包”。沈公子仆人“不悟”,便“往遍投之”,收到拜年帖的人一看,是吴四丈“发”来的新年祝福,“相与一笑”,此事后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周密说,这并非他表舅的首创,北宋初的礼部尚书陶榖就干过这事。如此取巧的做法,简直比现代人将别人发给自己的“新年祝福”转发到朋友圈更加省事。恒达娱乐平台注册

后来,为扩大春节社交圈,投帖拜年逐渐泛滥,不仅亲朋好友彼此相互投送拜年帖,甚至不相识的人也借此方式“投石问路”以便经营关系。《菽园杂记》卷五记载:“东西长安街,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问识与不识,望门投刺。”像这样既不认识、也不相见投送拜年帖,颇似如今的群发短信拜年,形式远远大于心意。对此,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曾作《拜年》诗予以讥讽:“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不论如何,古人以“飞帖”为载体传递新年问候,省时省力,在当时还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看来,“群发”新年祝福并非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在疫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的兔年春节,我们不妨多多采用电话、视频、短信等方式拜年,最大程度地减少见面、降低流行性疾病的传染几率。(赵柒斤恒达娱乐平台注册

恒达登录:www.tf10086.org

相关文章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