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甲骨发现第一人”或为绍兴人
恒达娱乐登录发布:
在甲骨学界,长期以来,对“谁是甲骨发现第一人”,众说纷纭。有人调侃说:“是盗墓贼”。没错!如果从“目击者”层面看,安阳的小屯村民(包括盗墓贼),很可能是甲骨的最早发现者。但这显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结论。
那么,从考古或学术的角度看,究竟是谁最早发现了甲骨文呢?目前,甲骨学界有京、津“两派”说法。京派说,“甲骨发现第一人”是京都的王懿荣。津派说,在王懿荣之前,天津学者王襄早已见过甲骨;他才是第一位发现甲骨文的人。这“两派”各执其词,莫衷一是,谁都说服不了谁。
王襄,祖籍绍兴,世居天津。
王懿荣、王襄,何许人也?在清末民初的甲骨学界,除了著名的“甲骨四堂”,即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之外,王懿荣、王襄都是响当当的甲骨学大家。王懿荣是清廷的学者型高官,时任国子监祭酒(类似今天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长兼教育考试院院长)。他生性耿直,不仅精通金石鉴藏和古文字,也略懂医道。王襄淡泊名利,是一位致仕归乡、笃学修德的金石学家。他们与罗、王交往频仍,都是我国甲骨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王襄祖籍绍兴,光绪初年出生于天津城厢内张洚水胡同。比同样是绍兴籍(上虞永丰,今上虞区小越街道罗家村)的“雪堂”罗振玉要小十岁。据王氏族谱记载,乾隆年间,王襄的高祖从山阴北迁,始居天津。王氏家族世代经商,至其父辈始攻举业。自其伯父王恩溎考中进士后,其父亲王恩瀚、叔父王恩浵也相继中举,王氏家族从此显赫津门。7岁时王襄跟随兄长入私塾读书。11岁时改入樊氏私塾学习。他自幼爱好大小篆、钟鼎文、石鼓文等古文字,曾师从近代天津“诗坛三杰”之一的王守恂(曾任会稽道道尹)攻举业。1910年,过了而立之年的他,毕业于清农工商部高等实业学堂;3年后,又毕业于天津民国法政讲习所。曾先后在福建、广东、四川、浙江等省盐务稽核所任职。后因“目击官场之龌龊”而弃官归隐,专心致志做学问。恒达娱乐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甲骨文的“发现之旅”还富有戏剧性。据著名考古学家、上虞人陈梦家考证,甲骨(龟甲和兽骨)最早是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被发现的。但当地村民不识货,把它当作药材“龙骨”廉价卖到中药铺,还常常无人问津。
恒达娱乐:www.tf10086.org
按照“京派”的说法,王懿荣最早发现了甲骨文。据《华北画刊》一篇名为《龟甲文》的短文记述:1899年秋,王懿荣正患疟疾,差仆人到北京宣武门外的药铺达仁堂买回一剂中药,其中一味叫“龙骨”,从未见过。那天,王懿荣随手拿起一小块“龙骨”,瞥见上面间或刻有似篆非篆的古文字。他错愕不已,觉得这并非普通刻痕,就差人将药铺里所有带刻痕的“龙骨”都买回来。翌日,他又跑到药铺,嘱咐掌柜说,以后凡新购“龙骨”千万不可捣碎,最好将卖药者引荐到他府上。临行,特意留下一锭银子作为订金,并差人到京城各大药店收购“龙骨”。凭借深厚的金石学功底,在反复揣摩后,他推断这些“龙骨”为殷商“卜辞”。此后,他如饥似渴,从山东古董贩子范维卿、范寿轩等人那里购藏千余片甲骨文。恒达娱乐平台
而按照“津派”的说法,王襄比王懿荣更早发现、购藏和研究甲骨文。王襄在《题易穞园殷契拓册》中叙述了他发现甲骨文的经过:1898年冬,一天晚上,家里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山东古董商范寿轩,另一位是书法家孟广慧(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一)。因为天冷,他们仨围坐在炭炉旁喝茶闲聊。范氏兴致勃勃地说,他上个月到河南安阳小屯村看见一桩趣事:那里的村民把从地里挖出来的“龙骨”当刀伤药,卖给中药铺。王襄听闻他的描述后,觉得这“龙骨”有点蹊跷,可能是一种古简;孟广慧也表示认同。于是,他们催促范氏赶紧去安阳收购一些过来。第二年秋天,范氏带着一批“龙骨”来到天津,想卖给王、孟两人。但范氏要价很高,“计字论值,每字一金”,因财力不济,只购买了一小部分。随后,范寿轩去了北京。后来,他们才得知,范氏剩余的那些“龙骨”全部卖给了财力相对雄厚的王懿荣。如果是这样,从时序看,王襄发现甲骨文显然要早于王懿荣。恒达娱乐平台
孰是孰非?前些天,我带着这个疑惑,顶着杲杲烈日,一个人跑到图书馆,屏息静气地待了一个多星期,追根查源、旁求博考。翻阅了王宇信的《中国甲骨学》、王本兴的《甲骨文读本》、王蕴智的《殷商甲骨文研究》、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还有“知网”上的许多文章。细品慢酌之后,我觉得,“津派”的说法,相对比较靠谱。1953年,陈梦家曾多次亲访小屯村,与村里许多曾经盗挖或售卖甲骨的老农交谈,形成详实的“口述”资料。村民们谈到,从地下挖出来的“龙骨”,凡是外表带有划痕(有稀奇古怪“字”或被刻画过)的,药铺一律不收。为了卖“骨”赚钱,村民们锉掉这些“划痕”,或者用铁锤子将“龙骨”捣烂。村里有个叫李成的剃头匠,头脑比较灵活,他干脆把甲骨磨成“龙骨粉”后,再兜售给药铺。有一次,有个叫范寿轩的古董贩子来到村里,询问有没有“带字”的古物,当问到李成时,李成拿出还没有磨成粉末(“带字”)的甲骨。但因范氏也不认识甲骨文,就没有收购。这些“细节”是他与李成之子李全福及村里老人何金生交谈得知,应该是可信的。因此,无论是从药铺购买来的“龙骨”,还是古董贩子手头上的甲骨,都无法看到其表面的“古文字”。还有,王懿荣仆人去购药的那家“京都达仁堂”,纯属子虚乌有。其创始人乐达仁1912年才创立,当时叫“京都达仁堂乐家老药铺”。如此看来,王懿荣吃“龙骨”发现甲骨文,确实难以让人信服。恒达娱乐平台
话又说回来。在学术界,有“孤证不立”之说。上述两个“反例”,尚不能否定王懿荣最早发现并购藏甲骨。更何况,卖给王懿荣“龙骨”的古董商也许不止范寿轩一人。王懿荣的仆人记错了药铺名,或者王懿荣仆人恰巧买到了几块带有划痕的“龙骨”,都有可能。但是,根据王襄的自述细节,参考陈梦家的实地采访看,说“王襄第一个发现甲骨文”似乎更符合逻辑,可信度也更高一些。退一步讲,说他们几乎同时发现了甲骨文,倒也是至情至理、无可厚非的。
与王襄相比,王懿荣却时运不济,壮志难酬。1900年,即发现“甲骨文”的第二年,八国联军攻入京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惶西窜。王懿荣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民兵团长)。他身先士卒,奋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屡战屡败后,携家人投井殉职,让人扼腕唏嘘。而此时,致仕归乡的王襄正值青年。自买下少量“龙骨”后,他便倾注于甲骨文的购藏、考释和著述上。1920年王襄出版了《簠室殷契类纂》,这是历史上第一部“甲骨学”字汇。不久,又出版了《簠室殷契征文》,辑录了其珍藏的5000多片甲骨精品。在这批精品中,商代“月有食卜骨”,独具历史与科学研究多重价值,弥足珍贵。据说,像这种带有干支的月食记事卜辞,目前全世界仅有两件,这是国内仅有的一件。王襄在甲骨文的发现、鉴藏、研究方面,兼具“发现者”“开拓者”地位。单凭他作为“甲骨文纂典第一人”,足以与王懿荣并称“甲骨二王”。恒达娱乐平台
更难能可贵的是,王襄始终怀揣着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他十分崇敬绍兴先贤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常以吟诗赋词表达忧国爱民情怀。1934年秋,王襄奉调到杭州盐务稽核所工作,专程去祖籍地绍兴寻访陆游故居,并赋诗云:“少时喜读《渭南集》,血性男儿识此翁。三十年间萦梦寐,龟堂望断浙江东。主人许我一登楼,想见先贤旧息游。越水吴山无足羡,慰人应是此句留。”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王襄痛心疾首。一些古董商趁此劝王襄将甲骨卖给日本人,他断然拒绝。是年冬,日寇于东京举办“大东亚书道展”,伪天津图书馆出面邀请当时已是著名书法家的王襄参加,他不予理会。不久,王襄辞去公职,深居简出,全家靠他鬻字卖画度日。1945年日寇投降后,在国民党黑暗统治下,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王襄家中已无零散杂物可卖,生活难以为继。无奈,王襄选取800片珍藏的甲骨准备出售。消息甫一传出,欲购者纷至沓来。东吴大学、齐鲁大学几位外籍教授用金条为诱惑求购,王襄担心甲骨流落海外,婉言谢绝。1950年董作宾从美国来函求购王襄所藏甲骨,他亦婉拒。1953年,78岁高龄的王襄出任天津文史馆馆长,直至逝世。而后,他将毕生珍藏的甲骨全部捐献国家,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刘孟达)恒达娱乐平台
恒达:www.tf10086.org
上一篇:恒达娱乐平台|穿五层依然轻薄透凉 古人的夏衣为何“薄如蝉翼”?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