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高山之上

恒达登录发布:

从江汉平原往西,到宜昌后,千里平原鱼米之乡忽然有些激荡起来,越过长江之后,开始向着天空抬升。肥沃的粮棉之仓流膏溢脂之地边缘,瞬间崛起为一块坚硬的石头,变成了高山。

这就是武陵所在,湖北所属的区域,被称为鄂西。

从平原上进入,会有高山仰止之感;从高山出来,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顿悟。

高山,路陡壑深,林密地旷,各种物事异于平原。

鄂西这一块,如今叫恩施州,更有意思。随着历史朝代更迭,这里的居住者、拓荒者,开创了独特的文化。因为几朝的大规模移民,如“湖广填四川”等大事件,恩施之地都处其中,既因恩施与川蜀接壤,也因此地断断续续曾为夔州辖地。因此,这种民族与文化交融、交流、交往的痕迹非常剧烈和深刻。

在恩施,如果整体上按照语言来区分人群,大致分为两种,即“蛮子腔”与“搬家子”。这“蛮子腔”就是指本地土著,也就是土家族的主体;“搬家子”则为外来移民,又名“客家音”。这两种语音分别不同,特征非常明显。“蛮子腔”直来直去,憨厚耿直;“搬家子”婉转动听,温柔平和。还有一个更大的特征,那就是“蛮子腔”往往住在低山,一般在河流边的平坝里,而“搬家子”住在高山之上,似乎代表着贫困与艰难。原因很简单,据说当年这部分地域接受移民潮进入的时候,本地人已经把小河谷地适宜生活生产的地方全部占据,外来人口只好进到高山上面去寻找栖身立足之所。那时施行的是“绾草为界”,高山之上,尽管虎啸猿啼、原始密林,可在生活压迫之下,也只好在这些高山之上驻足。当然,生产生活条件很苦,演绎起另一番开疆拓土的艰难。他们也就保留和传承了自己本身的语言习惯,和“蛮子腔”特征迥异。在日常,只要一听语言,对某人大致来自高山还是低山一目了然。因为生活艰苦,“高山人”被无形之中赋予一种落后、艰苦的含义。尤其因为海拔高、无法种植水稻,因此,还有“肉都是小事,米汤用瓢儿分”的民间俚语,饱含低山人的狭隘自信,也有对高山人的讥讽。恒达

在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初始农业经济时代,高山,因为海拔、气候、交通等原因,成为落后、疾苦、贫穷、封闭的代名词。

高山,在中国的行政地域分界的体系中,因为多在乡镇、县市、省级的交界之处,往往是“鸡鸣三省”“一脚踏三县”等位置,这种位置,如果因为交通没有成为“口子镇”,往往被所在的每一个行政机构巧妙推诿,变成“三不管”地带,从而进入“贫”与“乱”的恶性循环。这在革命时期,恰恰是革命者落脚的好地方。所以,高山又自然而然成为“老、少、边、山、穷”的多重组合。恒达

兵燹、灾害轮番在高山上演,硝烟散尽,高山开始找寻脱贫致富之道。

从新中国成立,这条找寻之路一刻也没有停息,但,收效甚微。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地膜覆盖技术的成熟,高山在吃粮的问题上,开始有了很大的进步。原来低冷气候制约农作物生长、产量不高的问题迎刃而解。

其间,关于产业调整、关于反季节种植,也曾多次实行,受到交通、市场变化、规模限制、打工潮等影响,高山的贫困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恩施,这片整体的高山被确定为贫困连片区域,也成为国务院农村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此前的多年实践探索中,恩施这片地域已经总结出“五改三建两提高”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村综合改革经验,引起很大的反响,被上级誉为“恩施模式”给予推广。2013年,更是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这片高山开始更加艰难的奋战。最大的变化源于国家开始向贫困宣战之后。2015年,国家的脱贫攻坚号召发出,恩施这片高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恩施市的龙凤镇在试点方面的任务更加艰巨。高山之上,战场密布,千峰竞秀,万众勠力。

恩施高山,在这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与贫困的宣战中,自然而然成为重点。而这场战斗,敌人是贫困,战友却是各个不同层面的人,有国家部委派驻的扶贫队、有中西部对口支援的浙江杭州、有省直单位的支援队伍、有恩施各级干群。为了打赢这场战役,恩施州担当、智慧且坚定地选择了“发内力”,按照军事化的管理,进行组织和人力的配备。最高决策机构不再是党委政府的称谓,直接叫做“指挥部”;到全州各村去驻村的工作队也不再是原来的称呼,而被命名为“尖刀班”;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的专项队伍,同样具有军事的味道,叫做“督战队”。恩施高山之上,四处红旗飘飞,战鼓擂动,一场对贫困的“歼灭战”“攻坚战”全面开启。恒达

更加让人们感到温暖和鼓励的是,国家领导人两次到这高山恩施来视察调研,而且,真正地把脚印印在宣恩、恩施两地的高山之上。两处小地名分别叫做椒园镇黄坪村、龙凤镇青堡村。那两处高山,在此前,受到帮扶政策、资金等制约,加上自身“造血”不足,还保留着恩施人口中“搬家子”地域的贫困风貌,可谓“原汁原味”。

两处高山,都在海拔1500米之上,交通闭塞,产业原始,住房简陋,众多的人口被贫穷逼着外出打工,村里面留下的都是“613899”部队,即孩子、女性和老人。高山之上,缺水,却粮,缺路,缺医疗,缺教育资源,特别是缺人才,缺乏带领大家致富的带头人,是精准脱贫战略中的“高地”。恒达

如果不是领导的手指在地图上的那一下指点,这两个村也许不会有如此闻名,也不会有如此的变化,更不会具有日后的这具有历史性的指导和验证意义。据称,最开始的调研地点并不在这两个点上,这都源于共产党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品格,这和在整个中华大地上开展这样一场伟大战疫的初心与决心一脉相承。

黄坪村,已处在椒园的高山之巅,海拔决定了该村已经不能种植稻米;龙马、青堡,不仅与重庆接壤,同样也是高海拔山区,交通的瓶颈几乎把这里变成了孤岛。两个村都有着很多共同点:道路仅仅有一条机耕路,产业还是传统的洋芋苞谷,房屋大多破败不堪,大比例的男子娶不到妻子,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普遍村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因病致贫的例子比比皆是。所有的高山之上,所有的恩施山区,都是这种现状,是“通病”,都是脱贫的“拦路虎”。幸运的是,从上至下确定的精准扶贫政策正是“对症下药”的,那就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这些政策,在“尖刀班”的一次又一次冲锋中,落地、生根、开花。高山之上,逐渐开始华丽转身,开始千百年未曾经历的涅槃。

高山出鹞子,在这样伟大的时刻,一些能人脱颖而出。既有“尖刀班”的奉献,更有村里冒出来的致富能人。他们或放弃在城里的产业,回归村里,勇担重担;或者大学归来,贡献青春;抑或从打工的小有成就中抽身而返,投资兴业,带领一方。高山之上,路在变、房在变、地在变、林在变、人在变、思维在变、文化在变。恒达

如今走到黄坪村,恍如进入到一个旅游风景区,成片的黄金梨园,硕果累累;修葺一新的住房,具有民族特色,辉映绿水青山;道路已经黑色化,路边繁花似锦;村里的文化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在夜风中,村民和着音乐跳舞游戏,与城市无异。村里的民宿家家火爆,村里还建有村史馆,文化建设已经迈上新的台阶。龙凤镇的龙马、青堡村同样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烟草、反季节蔬菜、茶叶种植已呈规模,退耕还林后的漆树、五倍子已然成林,水电路全部提档升级,民宿旅游形成体系,养殖发展已成链条,山上移民完全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尤其实现了移民小区的统一规划,乡镇的建设迈上新台阶。当然,让人惊叹和敬佩的,还有在这个伟大变化中发生的那些故事,是奋战的故事,也是奉献的故事。尽管在那段鏖战的时光中,与全国各地的故事多多少少有些重叠,但对于个人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精彩和创造。恒达

其实不仅仅是这两处高山,整个恩施州,亦即连片的贫困位置,这片高山实现了脱贫,都成为向世界宣告脱贫时那一句宏声的豪迈地气之一,饱含着高山之上的激动、自豪与无穷慨叹。

高山之上,实现了一种历史性的变化。不仅恩施这片高山,神州之上,无论是那一地的高山,也实行这种同频。高山,因为气候、产业、生态,摇身变成了让人们羡慕的仙居之地,宜居之所。

山高人为峰,我对尖刀班、村委会的那些冲锋在前的平凡功臣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意,他们是这些高山之上的新的海拔。而我把目光从群峰之上掠过,发现进行决策、指导和实践的党和国家领导更是一座高山,他们的目光、思维与使命,创造了一个新的高度,那是在历史的广袤时空中的坚强建筑,明显标识。目光从远处收回,我打量高山之上、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积极参加这场脱贫战役的每一位“搬家子”更增一层敬意!耳畔响起伟人的那句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从绾草为界到今日的诗画家园,这是高山的精神与文化高度。先民、凡人与伟人,汇成了群像,组成一座巍峨高山,永立时代!

高山,在时光之中不断增高,永无“仰止”之时。

恒达平台登录:www.tf10086.org

相关文章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