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蒋光慈与亚东图书馆

恒达登录发布:

满建

1934年2月19日,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查禁各类书籍一百四十九种,牵涉书店二十五家。亚东图书馆被查封图书九种,其中包括蒋光慈的小说《少年飘泊者》,译作《爱的分野》、短篇小说集《鸭绿江上》和通信集《纪念碑》,或“严予禁毁、以绝流传”,或“禁止发售”,或“暂禁发售”。此次亚东图书馆被查禁的图书中,蒋光慈的著作是最多的,这构成了一种饶有意义的文学现象。

亚东图书馆是安徽绩溪人汪孟邹于1913年在上海所建立的现代出版机构,其前身是1903年创办于芜湖的科学图书社。汪孟邹移师上海后,把科学图书社的事务交由陈啸青主持。1917年夏,蒋光慈进入位于芜湖赭山的安徽省立第五中学学习。受皖西同乡刘希平和高语罕等师长影响,他在思想上积极追求进步,常常前往长街20号科学图书社读书购书。在这里,他接触了全国最新出版的书籍和杂志,读到了李大钊等所写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文章,影响了他此后所走的革命道路。他与陈啸青相谈甚欢,进而熟知了汪孟邹,为上海时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1921年高语罕在亚东图书馆出版了《白话书信》,第九十八封收录的《蒋铁生复诸葛纯夫底信》,即为蒋光慈与同学凌纯池的通信,这应该是亚东图书馆所出版的蒋光慈的最早作品。恒达登录

1926年1月,蒋光慈的第一部小说《少年飘泊者》由亚东图书馆出版。在序中,他指出该小说“粗暴的叫喊”并不期待得到那些沉醉于“花呀,月呀,好哥哥,甜妹妹的软香巢中”的人们喝彩,而是为了唤起大多数受压迫的底层民众的回应。亚东图书馆对该书精心排版,并在《申报》《民国日报》等大报上大力宣传,使之成为迅速成为畅销书,当年即再版,次年2月三版,1933年出版到第十五版,1952年出版到第二十七版之多。读者校阁于1926年11月2日在《申报》发文表示:“我想这本书出世之后,当然引起了人们不少的共鸣。希望这些共鸣者,人人抱着改革社会的决心,把黑暗不堪的罪恶重重洗刷一下,这是作者的要求也是我们读者的要求。”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因受《少年飘泊者》影响,认识到了社会的黑暗,旧的剥削制度要推翻,胡耀邦受《少年飘泊者》的影响投身革命,陶铸怀甚至揣着《少年飘泊者》参加了革命。

1926年12月24日,钱杏邨撰写《鸭绿江上——蒋光慈第二小说集》一文,以在沙漠上寻到绿洲来形容其读到该小说集时的快慰心情。文后附白写道:“鸭绿江上由亚东图书馆承印,旧历年内可以出版。”该小说集于1927年1月出版,亚东图书馆为其所做的广告词为:“本书八篇,篇篇皆充满了浓厚的反抗精神,可以说是代表革命的,向解放之途走的新中国的新文学”,准确概括了《鸭绿江上》一书的特质。它应和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洪流,也预示了文学发展的方向。亚东图书馆所设计的封面也具有强烈的革命色彩:无论是向上翻涌的白色浪花,还是迎风飘扬的鲜艳红旗,抑或映入读者眼帘的红白相间的巨大灯笼,以及红色手写体书名“鸭绿江上”,都让人观之热血沸腾。该小说集出版后读者反响强烈。1934年1月创造了连出第十一版、第十二版两版的记录。到1953年2月,亚东图书馆印行的《鸭绿江上》已出版到二十一版之多。恒达登录

恒达娱乐注册:www.tf10086.org

蒋光慈在亚东图书馆所出的第三部著作是与宋若瑜的通信集《纪念碑》,初版于1927年11月,时值宋若瑜去世一年。因时局所迫,蒋光慈无法前去庐山凭吊亡妻,只能立在黄埔江滩,遥想烟雨迷蒙中的牯岭上的孤坟洒泪,将两人的通信“一字不易地印出来”,化为一座永久的纪念碑。该著上卷收录了宋若瑜57封书信,下卷收录了蒋光慈40封书信,是两人如火般爱情的见证。亚东图书馆精心设计该书,初版时封面为黄底黑字黑白相间图案,1928年4月再版为红底红字红白相间图案,1928年9月三版为黄底红字红白相间图案,1933年3月十版为红底黑字黑白相间图案。蒋光慈的译作《爱的分野》于1929年6月由亚东图书馆出版初版,原作者苏联作家罗曼诺夫以擅长写革命后的恋爱生活而著称。但《爱的分野》并非普通的恋爱小说,而是揭示了革命的趋向。蒋光慈在序言中表示“我很希望读者们读了这本书时,能够得到一点什么新的启示”。在当时日益紧张的局势下,亚东图书馆敢于出版该小说是有很大的勇气的。恒达登录

蒋光慈的这些极具革命色彩的畅销作品为亚东图书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蒋光慈还常常利用在文学界的影响,为亚东图书馆介绍书源。汪孟邹在回忆中说:“(蒋)光慈的书,本人的,好,行;所有介绍来的,也都不及他自己的。”此外,蒋光慈为亚东版图书热情作序,如1926年8月13日为杨之华《妇女运动概论》作序;1930年11月8日为林曼青(洪灵菲)译高尔基《我的童年》作“书前”。建国后,亚东图书馆处在艰难的转型中,郑超麟还曾劝说汪孟邹重版蒋光慈的小说集以挽回局面,但终因资金短缺而未能如愿。

一位是皖西走出来的革命作家,一个是皖南发展起来的现代出版机构,蒋光慈和亚东图书馆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的中国文化中心上海,用革命文学作品搭起了一座巍然挺立的桥梁,引领着中国社会不断进步。恒达登录

(作者单位:安徽宿州学院)

恒达娱乐平台登录:www.tf10086.org

相关文章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