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娱乐平台登录|江南的风骨

恒达平台注册报道:

在我的印象中,江南的天空是透明的,江南的大地是翠绿的,江南的河水是清澈的,江南的语调是温婉的,江南的风物是美不胜收的。但是,江南的人呢?

不讳言地讲,江南人在我及不少北方人的印象里却没有江南的景色更令人心醉,哪怕我的祖籍便在江南。其实,也并非是我,对于土生土长的北方人而言,对南方人或多或少是有一些看法的。北方人总说南方人没有北方人这样的气魄、这样的豪爽、这样的心胸,甚至是这样的酒量,尤其是江南那方土地,多小门小巷,多小桥流水,多小家碧玉,待人处事仿佛也透着小里小气……以至于连我的一位颇读过几本书的文友提起江南也是轻飘飘一句:那地方有的是脂粉味道跟商品气息,山水之外仿佛少了些风骨。

对此,很长时间以来我是深以为然的。直到突然有那么一天,当我一个人再次走入江南的蒙蒙烟雨之中,走进有“上海之根”之称的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松江,当我的脚步再次在泛着青苔的石板路面上跫然响起,当我的目光不只是停留在视野中高楼林立的江南,而更是把探寻的目光投向幕帏中的江南,投向史册中的江南,于是,我发现了另外一个钢筋铁骨般的江南,我看到了江南人的另一面,这一面足以让那些瞧不起这一方水土的人感到震撼,感到由衷地抱愧。或许我们不应把历史扯得太远,尽管这块曾经由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纵横驰骋的土地的文明史的渊源与中原相差无几,尽管这里的山水曾庇护了一代又一代的帝王将相,滋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这里更有用不完的花粉胭脂,数不尽的美女名媛,但真正打动我的却是发生在江南的那一桩桩可歌可泣的往事。民性一向文静柔弱的江南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在中国历史最暗淡的一页中抒写出最亮泽的一笔。恒达登录

明末是多事之秋,从吴三桂率领明王朝的最后一支精锐部队向清军投诚,开山海关城门之时起,无论是李自成的西北农民军,还是华北、华中的明军残部都未能对清军进行更有效的抵抗,几日前还在高唱誓与鞑虏决一死战的将领们争先恐后地竖起降旗,有头有脸的官僚士绅们也哭哭啼啼地改梳了辫子。事情发展到这般地步,顺治皇帝福临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对他来说,紫禁城的龙床多半算是坐稳了。

所以,当百战百胜的八旗官兵骑着马很散漫地向江南进军的时候,在他们看来,这已经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次向尚未臣服但却不堪一击的汉人炫耀武力的阅兵,是一次带有操演性质的例行公事。尤其他们面对的是一群群匆忙间拉起来的队伍,没有正规的训练,没有像样的武器,许多士兵不久前还是广有钱物的商人抑或是寒窗苦读的学生。这些江南人在豫亲王多铎和摄政王多尔衮的眼里是那样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以至于多铎率领骑兵刚刚踏过高邮便开始盘算着要在苏州为自己建一座具有江南风味的庄园了。恒达登录

然而,大大地出乎了多铎和多尔衮的预料,青山秀水的江南迎接他们的是他们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江南人抗敌决心之坚定让所有来犯者无不骇然。先是古城扬州,数万清朝精兵遭数千军民迎头痛击,小小的扬州城成为清兵入关以来所经历的最为残酷激烈的战场,史可法的威名一夜间令众多清朝皇族胆寒;接着是小城江阴,这座长江边上的县城,面对数万常胜清兵誓死不屈,在清军车轮式的攻击下,江阴军民竟顽强抗击了八十三天,城破时无一人降,被屠杀者达四万余众;还有小城昆山,顽强守城达月余,全城军民前仆后继,死者达三万余人;还有嘉定,三次城破,三次屠城而不降;还有太仓,守城官员虽降,但城内军民却在几位文人秀才的率领下与清军以死相拼。还有镇江,还有丹阳,还有湖州……还有活跃在江南河网丘陵间以“白头军”等为代表的数不胜数的群众性反清武装力量,一个在北方人眼里只懂得风花雪月和拨拉算盘珠子的江南显示出了其特有的铮铮铁骨和阳刚血性。在众多抗清武装的将领中,包括了许多根本没有拿过刀枪更没有作战经验的文人墨客。像大文人黄宗羲、顾炎武、吴易、归壮等。其实不用说文人了,就连江南的烟花女子也足以令多少须眉男儿无颜以对,像李香君,像董小宛,像柳如是。当然,还有夏允彝、夏完淳父子,还有陈子龙,而此三人都出自江南古城松江。恒达登录

1645年11月4日,49岁的夏允彝在领兵抗清失利、联络四方力量无果的情况下,决定去死,他要以死来生殉大明。他告知亲眷自己要以死殉国,谁阻拦他就与谁恩断义绝。那是个清冷的早晨,其兄、子、妻妾众家人,皆肃穆哀恸地立于水滨观视。家门口的水塘浅,只达夏允彝的腰部,夏允彝于是生生将自己埋头于水中,终致呛水而死,死时他背部的衣衫都未沾湿。目睹父亲刚烈死状,尚不足十五岁的夏完淳肝胆欲裂。与夏允彝同年进士的江南大文人陈子龙原想与夏允彝同死,但夏允彝以母妻托之,他本人又有九十岁祖母需要赡养,故而忍死待变。在松江乃至整个江南,陈子龙、夏允彝被并称为“陈夏”,夏允彝沉稳宽厚,陈子龙性如烈火。夏允彝死后,陈子龙与夏完淳一起在松江集众千余人抗清,军号“振武”,联络友军两万余人进攻苏州失败,陈子龙被捕。清军准备将其押解至南京,途经松江境内的一座跨塘桥时,陈子龙挣脱清军,迅速跳入水塘之中,溺水而亡,追随他的挚友夏允彝而去。恒达登录

陈子龙也是夏完淳的老师。夏完淳自幼聪慧,“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夏完淳后加入大文人吴易所率领的“白头军”,任参军之职。“白头军”曾于太湖取得“分湖大捷”,斩杀清兵三千余人,后遭清军重兵围剿而致全军覆没。夏完淳欲出海投奔于舟山抗清的南明军队,临行前回松江与母亲告别,结果遭捕,被押至南京。洪承畴亲自讯问并劝降。洪承畴道:“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贼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夏完淳挺立不跪,装作不知审讯者就是洪承畴,高声答道:“我闻亨九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当左右差役告诉他堂上之人就是洪承畴时,夏完淳更声色俱厉道:“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洪承畴色沮气夺,无言以对。

无独有偶,同样一幕也发生在与夏完淳相熟的“白头军”将领孙兆奎身上。孙兆奎被押到南京后,也是洪承畴来主审。面对扎辫子的清朝“总督”,孙兆奎轻蔑地笑问堂上洪承畴:“我们大明朝也有个牺牲的先烈叫做洪承畴,您不会是与那位大人同名吧?”令洪承畴难堪至极。恒达登录

夏完淳被捕后,在狱中谈笑自若。写诗集《南冠草》,都是慨世、伤时、怀友和悼念死者之作,慷慨悲凉,传诵千古;继其父所作之政论集《续幸存录》,分析南明弘光政权覆灭的原因,识见超卓。如谓“南都之政,幅员愈小,则官愈大;郡县愈少,则官愈大;财赋愈贫,则官愈富。斯之谓三反。三反之政,乌乎不亡?”实在想不出这些文字皆出自于一个十七岁的少年笔下。

夏完淳的老师除陈子龙之外,还有史可法、黄道周、陆鲲庭等人。就说这个不太为后人所知的陆鲲庭吧,清兵入江南后,这个崇祯年间的进士唯恐被拉出来做官受辱,决心一死。无奈家人对他看管极严。有一天,陆鲲庭趁妻子偶然离开时插上房门上吊自杀。家人发觉后破窗而入救活了他。他却痛苦万分,质问家人:“奈何苦我!”最终还是自杀身死。

事实上不止是在明末清初那段时间,史料记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当英法联军企图侵扰中国内地时,战斗最激烈的依然是在江南,在吴淞、镇江、江阴一线,到处是刀光剑影,炮声隆隆。据统计,在英法联军登陆的几日间,江南一带因不愿落入敌兵之手而投井、悬梁的节妇烈女就达百余人。

来松江,其实就是来看夏氏父子还有陈子龙的。这里离江苏比离上海中心城区更近,导游手册上说,这里是上海人文历史传承最久的地方,是“上海之根”。恒达登录

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坐落在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北开阔的田野中。石驳墓基围成一块平台,墓地呈半月形,高约两米,面宽约三十米,占地二亩余,由陈毅题写的碑文“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之墓”十个行楷大字颇为醒目。柳亚子曾有诗赞夏完淳:“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而陈子龙墓则位于松江区余山镇的广富林村。原墓建于乾隆年间,后遭毁坏,于上世纪80年代翻修。与远处高楼林立的松江新市镇比较,无论是夏氏父子墓还是陈子龙墓,都显得有些冷清,却又是难得的一方净土。

在夫子庙吃江南的小吃,窗外便是缓缓流动的秦淮河。在我的眼中,秦淮河总是幻化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把我带入历史与沉思。我仿佛看到了明末的秦淮河中那一条条灯红酒绿的客船,那一把把半遮粉面的桃花扇。我仿佛听到了两岸喧嚣的叫卖,船娘吟唱的小曲,感受到了俞平伯式的桨声灯影……可是,如今,叫卖声依然,小曲早已变成了流行曲,秦淮河的河道变得拥挤。朋友说,这河里已经多年没有鱼了。当我置身于李香君故居陈列馆,这座晚明建筑的对岸便是一家酒楼,隐隐能听到酒客的嘈杂声,我忽然想,三百七十多年了,香君那一抹香魂是否找到了安居之所?又蓦地想起了陈子龙的那首《点绛唇·春闺》:“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陈子龙与柳如是有过一段浪漫的恋情,是柳如是倒追陈子龙;李香君好像没有见过陈子龙,不知道见后是否也会爱上英雄。恒达登录

1647年10月16日,夏完淳等四十多名抗清义士在南京西市慷慨就义。清军那手提鬼头大刀的刽子手,面对在自己面前昂首站立的十七岁的粉面少年英雄,他那曾经砍掉无数人头的双手,也不由自主地在发抖……在那天共赴南京西市刑场的四十三名江南抗清义士中,夏完淳是年龄最小的一个。

江南的繁荣与富庶不是用酒水浇灌出来的,江南人做事靠的是脚踏实地、靠的是思路缜密,江南人懂得怎样做才是真正被人瞧得起,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江南的山水才会变得这样有分量,这样叫人怀念。

恒达平台注册:www.tf10086.org

相关文章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