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乾隆曾在此亲耕陇亩,揭秘清代皇家“田字房”

恒达平台登录发布:

澹泊宁静图(唐岱、沈源乾隆九年绘)

经过连续三年考古发掘,圆明园澹泊宁静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近日取得重要成果。其主体建筑“田字房”的建筑基址全部揭露,考古人员还发掘出新的皇家稻田遗迹。两百多年前,清代皇帝不但以“田”为房,还在稻田里亲自劳作。这座“田”字形游憩寝宫到底长什么样?皇家稻田里种的庄稼有何特别?跟随考古人员的脚步,“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宁静揭开面纱。

三年考古发掘还原遗址细节

圆明园西北部,山水轮廓间,青松苍翠,一片搭起铁丝网和遮雨棚的区域,便是澹泊宁静遗址的考古现场。遗址范围内,四面约半米高的建筑基址露出地面,围绕着一片由大大小小的石板铺成的正方形空地,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空间。

“可以想象一下,我们面前原来是座‘田’字形大殿。”站在遗址边,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圆明园课题组组长张中华细细描述,澹泊宁静的主建筑式样别出心裁,由33间房组成,四面各7间,中央十字形,廊深1.28米,整体建筑轮廓正是一个“田”字。

如今,“田字房”地面以上部分虽已不存,但建筑基址保存尚好。从2020年开始,市文物局组织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圆明园管理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对澹泊宁静遗址进行了三年考古发掘,目前,“田字房”的建筑基址已全部揭露。恒达娱乐注册

历史上,澹泊宁静是圆明园内一处重要的游憩寝宫,也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景点之一,建筑清新淡雅,周围平地多植稻麦、桑、榆、果树等,小溪环绕,殿北正对稻田,飘着阵阵稻香,一派朴实的乡野风光,风格迥异于其他景区。

“在发掘过程中,我们发现,‘田字房’虽然是单层建筑,但它的工程做法十分精致。”张中华指着建筑台基外围残存的几块石条介绍,这些其实是建筑的台阶,被称为“如意踏跺”,看似随意的造型其实在设计建筑时是有意为之,“与其他建筑规规整整的台阶不同,这些石条没有经过专门的加工,而是保留了采集时的原样。”

巧妙的设计细节还有很多。“由于特别的房间排列方式,田字房形成了4个天井,分别对应‘田’字的4个‘口’。”张中华解释,这处天井是考古人员根据样式雷图档的记载发掘出来的,“33间房每间都是边长4.48米的正方形,而天井是3.8米见方。”另外,考古人员还根据文献记载,大致摸清了33间房的功能,有的房间里设有床榻,有的是用来读书写作的书房,还有房间用来放置画作,或陈设工艺品。

“田字房”西侧,考古人员还发掘出了一条3米宽的道路。现在看,路面上就是光秃秃的黄土,其实在两百多年前,古人走在这条小路上,感受到的是另一番意境。“我们在路面上发现了卵石散水,证明这条路的表面其实铺满了卵石,外侧用青砖作为牙子石。”张中华说,仔细看,这些卵石也不是随便铺上去的,还拼成了花卉的形状,“像我们发现的这一小块散水结构,还能依稀看出菊花的图案。”恒达娱乐注册

多处火烧痕迹为历史存证

在残存的遗迹中,不难发现,地面上有些地方微微泛红,铺地用的方砖和石板也有明显皲裂。“这些都是过火痕迹,我们最开始发掘出来的时候,地面的红色更深、更明显,还碎裂起皮了。”张中华解释,“田字房”台基表面、天井、道路多处都经火烧过,有些方砖表面还能明显看到起了些不规则的“小泡”,这是出现了严重的硫化现象。“可见当年这里经历的火势之大、持续时间之长。火势猛烈,把柱子烧塌了,整个屋顶落在地面上,闷着灼烧了很长时间,不仅建筑内的石砖、石板,就连外围大块的石阶,都被烧得崩裂。”这也为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进一步提供了实证。

此次考古,一项重要收获就是厘清了“田字房”的形制和工程做法。在建筑台基一侧,考古人员挖开了一处“解剖沟”,里面排列着一个个小洞,揭露了台基的基础结构。“从这一处剖面,我们可以了解整个建筑基址的结构。”张中华介绍,台基由9层15至17厘米的夯土夯打而成,夯打致密,并采用“满堂红”做法,基槽底部满布地钉。经过测量,地钉打入地下的深度为1.8米到3米。“当时的海淀区还是一片沼泽地,在历史上水位较高,为防止建筑下沉,古人在修建时就在底部打了地钉。地钉全部由柏木制成,也反映出建筑结构的精巧。”恒达娱乐注册

恒达娱乐平台:www.tf10086.org

考古人员还在夯打的9层土之上发现了方形暗沟,这是在修筑墙基时就预留好的排水沟,它与天井相连,底部和两壁均由青砖砌成,顶部由铺地方砖作为盖板。天井也经过精细设计,呈现大约4度的坡度,使排水更加通畅,房外道路上的卵石散水也起到排水作用。

水稻叶片形植硅石里的秘密

“澹泊宁静不仅是游憩之地,更重要的是,清代皇帝会在四周的稻田里进行劳作,体验农事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张中华说,据史料记载,澹泊宁静周边曾种植大片皇家稻田,清代皇帝每年不仅在“田字房”以北的稻田里举行亲耕仪式,还在观稼轩察看农事农时。

此次,考古人员就在“田字房”以北发掘出比较完整的稻田遗迹。一块约100平方米的稻田,被打上了一个个1米见方的探方格。目前,考古人员正在对采集来的土样进行浮选,一遍遍“清洗”土壤,希望获取混杂在其中的植物遗存。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金和天是课题组的科技考古负责人,她介绍,课题组依据澹泊宁静的样式雷图和圆明园景图,结合对圆明园山形水系的调查,大致确定稻田的位置在“田字房”北侧和澹泊宁静北侧的一条河道之间,“我们在这一片区域内进行了大面积的钻探调查,不断地采集土样进行检测,最终在田字房北侧不远处发现了一块地层颜色比较特别的区域,初步推测是稻田。”恒达娱乐注册

考古人员在这片区域开了一条探沟。“与周围地层的颜色不同,这是一片黑色土壤。”金和天进一步解释,黑色就证明这一区域的土壤营养成分比较高,可能经过人工施肥加工,是当年古人特制的“稻田土”。这里到底是不是稻田?考古人员还需要找到种植过稻子的痕迹。“沧海桑田,经过上百年的变化,植物枯黄腐烂,水分、碳、养分全部代谢掉了,只有植物细胞内的硅元素留存了下来,变成了一粒微米级的石头,埋在土壤里。”金和天说,筛选出部分土样,利用试剂将这种保存着植物形状的植硅石提取出来,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代表着水稻叶片形状的植硅石,“显微镜里,零星的、小小的扇形图案,证实了皇家稻田的存在。”

水稻植硅石的发现,令考古人员格外欣喜。他们在这一区域继续进行发掘和研究,目前已经基本确定了稻田的地层结构,厚度约为30厘米的稻田土里,分为种植层、犁底层等。此次考古还探明了皇家稻田南北两侧存在田埂,宽度约为12至13米左右。南侧田埂为人工修建,且有两次修建的痕迹;北侧田埂则利用了自然的土坡。稻田遗迹的发现,印证了乾隆皇帝曾在此发出“嘉禾生香蔼闻于室”的感慨。史料记载,这块稻田种植的是京西稻的“祖先”御稻,当年由康熙亲自培育,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精心种植,并在玉泉山周边开辟御稻田,所产御稻米供宫廷食用。新中国成立后,京西稻在海淀区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高峰期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恒达娱乐注册

如今,虽已不能见澹泊宁静景区全貌,但考古工作者们期待着这片土地能重现昔日稻田景象。张中华说:“希望通过复原稻田,种植京西稻,实现对遗址的再利用,让这片遗址‘活起来’。”本报记者 李祺瑶

历史内存

澹泊宁静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雍正五年(1727年)时已建成。其名出自《长杨赋》:“人君以澹泊为德”,及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田”字为农业的象征,当年兴建此景,体现了清代皇帝对农业的重视。

乾隆为皇子时曾写下《田字房记》:“皇父万几之暇,燕接亲藩,游豫于此。是地也,西山远带,碧沼前流,每当盛夏,开窗则四面风至,不复知暑。其北则稻田数亩,嘉禾生香蔼闻于室。”(李祺瑶)恒达娱乐注册

恒达平台登录:www.tf10086.org

相关文章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