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丽江科举史上的八名进士
恒达快讯:
丽江“改土归流”(1723年)之前的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来任丽江府通判的孔子66世孙孔兴询“见丽山水清奇,人才秀美,请立学造士”,为世袭土知府木氏阻挠。但他“持之益力”并捐出自己的俸禄,历经3年建成学宫。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冬月,吏部议复:“云南巡抚佟毓秀等疏言:‘滇省广南、丽江二府百姓久归版图,人民日繁,尚未设学。请均设教授、训导各一员,每府额取童生十五名。其滇省土人有愿考者,准以民籍应试。’应如所请。”从之。(《清实录》卷四文教·科举)是年,清廷议准设丽江府学,正式开设儒学,丽江最早的志书乾隆《丽江府志略》记载并评价了这一历史业绩:“丽初无学也,自孔公兴询来判是邦,实使肇造,阙功巨焉。”自此以迄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下谕“停科举,兴学校”,丽江亦“遵上谕改书院为学堂”,经历了我国自隋代开始、长达1300余年科举史上最后的200年。
在这200年的科举历程中,丽江士子“争自濯磨,出类拔萃者胪有其人……”先后考取文进士7人(其中选入翰林院者2人)、武进士1人,合计进士8人;举人61人,武举人14人,合计举人75人;乡试副榜12人,岁贡、恩贡、拔贡、优贡156人,连同副贡(即乡试副榜)合计“五贡”168人;诸多秀才则难以记数。恒达娱乐登录
一、丽江8名进士一览
7名文进士为:
龚渤。清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第三甲第50名,赐同进士出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龚渤(1712年—1759年)字遂可,白族,大理府赵州(今凤仪)人。此前,龚渤先于雍正十年(1732年)20岁时,以丽江府武生员身份入省乡试,中是年壬子科举人,列全省第14名)。成为进士并入翰林后,历任检讨(从七品)、侍讲学士(从四品),曾客居蜀、燕、粤等地,为著名的白族诗人,著有《衣云楼诗文集》《使蜀吟》《使晋记程》《塞上吟》《游燕草》《留粤草》《梅花百咏》《四书扼要》等诗文集,而均失传,仅见选入《滇南诗略》的9首诗,或写景,或抒怀,如,写他回归故里后的《疏圃》:
荒田分半亩,随意种山蔬。
春韭连畦密,秋瓜搭架疏。
时防来有客,得佐食无鱼。
何必栽花好,锄园乐自如。
龚渤还乡后,过的是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虽已回归民间,而多年为官的积蓄可保障其家庭生计,他以种菜调适身心,把酒赋诗,自得其乐。
王春藻。清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第三甲第39名,赐同进士出身。王春藻(生卒年不详)号碧泉,丽江古城纳西族,才名特著。他先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科乡试取为副榜,两年后的道光元年(1821年)辛巳恩科考取举人,再8年之后考取道光己丑科进士,为第三甲第39名。旋以即用知县,分省湖南,补授永定知县,后任澧、晃等知州。史志记载中称其:“所至培养士子,体恤乡愚,严惩暴类,而爱才尤笃,每公余提倡文社,士民咸以青天颂之。”这是说,他凡到任之处都很注重教育,尽心培养当地学子,尤其爱才,诲教不倦。又于公余闲暇,提倡并组建诗文社,引导促进了一方文风。在地方的治理中,他能体恤乡民,严惩地痞、暴徒之类的恶行而不畏避,有“铁面”之称,因此“士民咸以青天颂之。”恒达娱乐登录
王春藻卒于任上,其更多的生平事迹、诗文作品已无存。著名的丽江诗僧妙明与王春藻友善,到过王春藻做官的地方。当闻其死耗,哀而题《挽王碧泉明府》诗:
树帜龙门步再三,无私铁面是奇男。
文章报国称燕北,政事宜民记楚南。
福德山林曾痛饮,潇洒风月共清谈。
古来未有回头水,万里魂销意不甘。
诗中“龙门”指科举试场的正门,“步再三”盛赞王春藻相继中副榜、举人、进士三连捷。“无私铁面”称道其秉公执法。如此文才与德行,岂非奇男!颔联前句,誉王春藻赴京城会试、殿试文章锦绣;后句道其在湖南为官从政利民。再于颈联深情自述:王春藻曾福德于我这山僧,在彼乡接待我时,一同畅饮,共论诗骚。尾联乃藉流水不复的意象,痛惜王春藻逝身于外地、终未得还乡。恒达娱乐登录
李樾。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癸巳补行壬辰正科,第三甲第16名,赐同进士出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李樾(约1790年—1850年)字春芳,号果亭,丽江古城纳西族,其人颇有才华,尤工书法,先于嘉庆二十四年(1821年)考取己卯科举人。成为进士后,由翰林院外放山东定陶任知县,政绩“循良”,卒于任上,所有著作散失。现仅见载于《纳西族诗选》的《庚寅四月二十三日慈云庵古柏有鹤栖止,和竹庐老人原韵》七律二首:
千岁胎禽品格稀,冲天逸翮傲齐威。
寿星跨去留仙迹,古柏栖来挹瑞辉。
韵事传疑谈凿凿,禅心入幻想非非。
三株旧绕琼林树,偶向黄山佳处飞。
楼笛缑笙怅久违,仙才自古叹知稀。
骑从阆苑曾高会,谪下云车带旭辉。
恒达娱乐:www.tf10086.org
证佛妙参禅外偈,对人羞弄舞时衣。
珊珊终是蓬莱骨,莫向尘寰低处飞。
李枟。清咸丰二年(1852年)壬子恩科,第三甲第28名,赐同进士出身。李枟(约1799年—1855年)字秀岐,号西屏,丽江古城纳西族,工诗、善画,有才名。先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考取甲辰恩科举人。成为进士后,曾留京任职,其后分发至广东为学官,卒于任上,著作亦散失。《纳西族诗选》载其《题妙明〈云游吟草〉》七律一首:恒达娱乐登录
走遍名山赤脚回,一庵高卧白云隈。
盈头剩有峨眉雪,落足曾惊华首雷。
诗思每如秋菊淡,禅宗悟澈碧桃开。
今且鹤拓人天众,齐待师尊飞锡来。
杨福豫。清咸丰三年(1853)癸丑科,第三甲第80名,赐同进士出身。杨福豫(生卒年不详)号棋海,丽江纳西族,先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考取甲辰恩科举人。成为进士后,历任浙江各地知县。
杨邦卫。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第三甲第167名,赐同进士出身。杨邦卫(生卒年不详)字即藩,丽江白沙三元村纳西族,先于同治九年(1870年)考取庚午科带补戊午正科、己未恩科举人,名列清代“乱世十八年”之后在丽江轰动一时的“八举之科”。次年成为进士后,历任四川长宁等县知县。
和庚吉。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第三甲第148名,赐同进士出身。和庚吉(1864年—1950年)字星白,号松樵,晚号退仙,丽江古城纳西族。17岁补弟子员,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取己丑恩科举人。此科乡试,继19年前的“八举之科”,又传为丽江“同科四举”之佳话——尤使人惊奇的是:此4人的字或号中,分别带有松、竹、梅、兰之字,组成为充满喜庆、特具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4种名花木之连称,是巧合,却也神秘!(其中的“松”即和庚吉,其字松樵;“竹”为王成章,其号竹淇;“梅”为李怀忠,其字梅卿;“兰”为周暐,其号兰坪)。恒达娱乐登录
和庚吉中进士后留京任兵部主事,授中宪大夫。3年后请改外用,历任四川乐至、石柱、秀山、温江、遂宁等厅、县,1904年他刚满40岁时,即以“父母在堂,迫需奉养”为名辞官回乡。民国初,云南军政府都督蔡锷将军召他赴任永昌(保山)知府,川边镇守使殷承瓛邀其襄政,乡邑举为众议员,均不就,但与乡贤和积贤等协力知府创办丽江府中学堂,继任丽江府中学堂监督(校长)。1913年选为县参议长。晚年辞去一切公职,居家编著《退园韵语》诗文集。
和庚吉一生生活俭朴,洁身自好,不饮酒,不抽烟,对鸦片烟毒深恶痛绝。在四川任上强力禁烟,回乡后也将染上大烟瘾的长子锁禁强行戒烟,以至长子因烟瘾太重而亡。至今人们传诵当年“和进士”者,一即“为了戒烟,治死了自己儿子”。二是1929年夏,滇军军长张汝骥、胡若愚与龙云军阀混战,张部溃走滇西,从鹤庆直奔梓里江桥,龙云部卢汉率军追击,电令鹤、丽两县速将梓里桥炸毁以堵截。鹤庆县长、商会会长、民团大队长为避免两军在鹤庆交战,未予执行,被卢汉将其3人枪毙于县衙前。丽江县长接电急召商议,邑绅尽皆认为梓里桥乃丽江民食输进要道,一旦毁去修复无期,且张不能东渡势必西转,丽江难免兵燹,力主不毁。拖延间张部得以过桥退踞永胜,乃被卢汉里应外合击破江防,追至川境活捉了张汝骥押回枪决。此前,卢汉从鹤庆电召丽江县长并耆绅与会,和庚吉、王竹淇、周冠南、方贞元等赫然名列电文,诸公皆以为此去必死,乃携带入殓衣物悲壮前往,慷慨陈辞,竟得安然归来,梓里桥终究免却殃危。这一保境安民的凛然义举,一直在云南传为佳话。三是1936年红军长征过丽江,国民党省府电令地方阻击,和庚吉力陈“共产党有政治纲领和目的,不会随便杀人放火”,主张不应阻击,使红军顺利通过丽江。当时,贺龙的指挥部就设在和庚吉家。四是1949年丽江解放之际,这位前清进士以耋耄高龄,满怀喜悦为撰写青松牌坊上的对联,欢迎解放。其联曰:恒达娱乐登录
创前古未有的新中华,英雄时势;
扩养生大同于遥远邑,衽席苍黎。
1名武进士为杨师慎。清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会元(会试第一名),殿试钦点为二甲二等第一,赐进士出身,“候推守御”(正五品武职)。这一“候”便候了多年,其后虽授任为江南都司(正四品武职)、赠昭武将军,因年事已高,终未赴任。杨师慎(1705年—1770年)字景升,号鲁堂,鹤庆府鹤庆县云鹤镇人,系笔者的七世嫡祖(详见《丽江日报》2007年8月4日周末版、古城区史志办《古城春秋》第四期《丽江科举史上唯一的武进士——杨师慎》一文)。此前,杨师慎先于雍正七年(1729年)24岁时以丽江府武生员身份入省乡试,中是年己酉科武举人,列全省第37名。7年之后31岁时,以丽江府武举人身份赴京师会试和殿试,考取为二甲武进士。恒达娱乐登录
二、相关链接
1.曾高桓不是丽江进士,其为“冒籍”
据《丽江地区教育志》等记载,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丽江府宝山州曾高桓考取进士。有其人中进士是实,系三甲第202名。而当时的宝山州即今玉龙县大具、宝山、鸣音、奉科等乡镇,皆为古麽些人聚居之境,了无汉学,绝无可能有具有举人资格者赴京会试中进士,此曾姓者定是州官子弟可知。这正是科举考试中历朝禁而不止的“冒籍”。其中式名下所记籍贯,也不是丽江府而是“宝山州”,进一步说明其人绝对是州官子弟,只有这种可能。正因为如此,从丽江官府到文史界,从不认可明末之际丽江士子有考中进士者,乾隆、光绪两府志均不载其人,即为明证。今《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志》《丽江地区志》亦不载。据民国《新纂云南通志·明文进士表》并《云南古代举士》(党乐群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之载,其人乃名曾高捷;其名下所记籍贯,乃是宾川。恒达娱乐登录
2.龚渤与杨师慎则非“冒籍”
龚渤与杨师慎,一文一武,同为清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进士(按科举制:3年一科的会试以丑、辰、未、戍之年为正科,文武科皆同,只是时间上文春武秋,司职由礼部管文、兵部管武;经过会试、殿试,一般在农历三月由礼部“以会试中额请”,九月由兵部“以武会试中额请”,由皇上钦定录取名额)。
此2人本非丽江籍:龚渤为大理府赵州人,杨师慎为鹤庆府鹤庆县人,而2人并非冒籍(本无须冒籍,只需就地应考),而是由于这一时期的“政策允许”——《清实录·圣祖实录》有载:“康熙四十三年二月丙子(1704年3月11日),礼部议复:“提督贵州学政张豫章疏言:‘贵州考试,人才甚少,请照滇省之例,许同省隔府之人往试……’俱应如所请。”从之。可见,还在清初康熙朝时期,基于边疆省份各府、县之间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特在地处边疆的云南施行了许可该省士子往相邻之府报名应试的政策。而在广大内地,仍然延续了对于冒籍应试的严格控制。如雍正皇帝于六年二月壬寅(1728年3月31日)谕礼部:“考试冒籍之弊,向来习以为常,理当清查禁约……为学臣者尤宜加意禁饬,毋使不肖士子冒其籍贯,阻土民读书上进之路”(《清实录·世宗实录》)。一方面是禁止考试冒籍,一方面则是特许少数边疆省份的士子可以往相邻之府报名应试,这反映了科举制度中考籍管理的严格性与特殊处理情况。恒达娱乐登录
因此,身为大理府赵州籍的龚渤、鹤庆府鹤庆县籍的杨师慎就在延续着康熙朝这一政策的雍正至乾隆时期,不约而同先后来到丽江府报名参加了乡试、会试。此际,丽江开设府学方20余年,尚处于文、武科举的初创阶段,也便顺应上述政策,接纳了来自相邻之府的龚渤、杨师慎等考员。在民国《新纂云南通志》的“清文举人表”“清武举人表”“清文进士表”“清武进士表”中,龚渤名下,其籍贯均载为“赵州”,如实归属大理府;而杨师慎名下,其籍贯均载为“丽江”,大约此际丽江府更缺乏武科考员,经两府间协调,将杨师慎计为丽江籍了。
杨师慎本籍的鹤庆,自古迄今共4部志书:第一部志书《康熙鹤庆府志》自然不可能将其后乾隆朝考取进士的杨师慎载入。第二部志书《光绪鹤庆州志》已留意到这种本土人士到相邻之府应考的情况,已将杨师慎列入本州进士——“武进士明代有彭嘉胤、邱良弼二人,清代有杨思慎、周天贵二人”。州志此载完全正确,仅姓名之师字误为思字。而由于杨师慎先后载入了乾隆、光绪两部丽江府志,民国《新纂云南通志·清武进士表》同样于其名之下记为“丽江”,鹤庆第三部志书《民国鹤庆县志》在编纂之时虽作了考察却未深入,便依据省通志所载,将其籍贯认定为丽江了:“……让朝有杨思慎一人。查《通志》乡、会榜均作丽江人……若邱良弼、杨思慎,现考鹤庆二姓著籍,未闻有认其先世有武进士某者,其为旧志之误可知,兹故并削去。”这就表明,民国鹤庆县志确是经过查访了的,而邱良弼乃剑川人(剑川县原属鹤庆州),在鹤庆县范围当然查访不到;杨师慎的本家后裔就在鹤庆城内,本应查访到却失之粗疏了,还有另一位鹤庆县籍的清代武进士周天贵也被民国鹤庆县志漏记了。所以,不是“旧志(州志)之误”,乃是民国县志之误。民国鹤庆县志这一削去,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鹤庆县志》即鹤庆第四部志书的“明清进士简表”中,也就相沿没有了杨师慎和周天贵之名。杨师慎也就如乾隆、光绪两部丽江府志,并民国《新纂云南通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志》之载,“得其所哉”,成为丽江200年科举史上唯一的武进士了。恒达娱乐登录
恒达平台:www.tf10086.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