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云德:老之将至

恒达快讯:

突然有天发现自己老了,着实把自个吓了一跳。却也破天荒第一次真切领悟了孔老夫子那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真谛。

“老之将至”,青葱时节从来没有认真想过,或许偶尔说到也不过觉得好玩而已,活蹦乱跳的年龄对“老”字根本不屑一顾。而岁月却在不经意中悄悄流逝,当“老”的信息在某个瞬间传递给大脑的时候,让人在惊慌之余猛然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强烈震撼。

其实,衰老的信号早有预警,只是被忽略或不愿承认罢了。细细想来,不知何时开始,胃口在渐渐变弱,吃饭不再那么甘之若饴狼吞虎咽;走路的步履在不知不觉中放慢,爬个楼梯气喘吁吁;睡眠的时间减少,贪睡的日子成了美好记忆,偶尔加个夜班,一整天都觉得困顿乏力;身上没了爆发性力气,大运动量活动轻易不敢接招;碰到久未见面的熟人经常叫不出名字,话到嘴边却忘了要说什么;朋友聚会一高兴多喝两杯,一连数日头昏脑涨提不起精神……当这些不时呈现的生活现象,被“老”的思绪进行系统收纳之后,某种不期而至的生命挫折感油然而生。

此时此刻,你会惊愕地发觉,当年雄心勃勃预设的生活目标远未达到,许多计划中想做的事情还没来得及动手,不少个人经办的事务一时半会儿难以完成,尤其是大量心仪的课题曾幻想着有机会再从容攻关……当日头偏西、桑榆之年迫近之际,客观分析,无论你多么不情愿都不得不承认,大多未竟的美好期许或将付诸东流。于是乎,一缕白驹过隙、人生易老的苍凉酸涩之感就会在刹那间毫无阻碍地涌入胸腔。恒达

此时此刻,如果冷静地给未来做个行动规划,当然可以发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抓住人生最后机会奋力一搏;或者找个第二职业、做个志愿者,继续发挥余热;也可旧趣重拾,开辟事业新疆域;或者回归家庭,含饴弄孙;抑或就此躺平、乐哉游哉地度过余生,这关乎兴趣、爱好、资源和能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各类选项不分伯仲、自有缘由,既不可施以道德评判、给予无端指摘,也不能强人所难、寻求硬性同一。但有个需要共同遵循的原则,那就是任何选择都不应违背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不应有悖于生老病死、代际更迭的人生常态。人生苦短,修为无限,没有谁能穷尽学问、真理和事业。珍惜生命的最佳方式,就是立足当下、热爱生活、珍重机遇、无愧人生。正如王羲之所深情感叹的那样,无论悟言一室之内,还是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皆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所以,面对每个人都逃脱不掉的自然衰老进程,任何抗拒、蔑视、悲观、颓唐的行为,皆无及于事,唯一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就是正视现实、顺其自然,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恒达

做到这一点,我想至少有四个环节需要认真把握,即纠结须解除,节奏当放缓,心态要平和,求知不偷懒。

既然生命有限而宇宙无穷,人就不能好高骛远,无休止地给自己设上限。年轻时血气方刚不谙世事,争强好胜也就罢了,等到老之将至,倘依然纠结于功名利禄、成败得失,岂不白活半生!明代有个叫陈继儒的名士曾经断言:心为形役,定为尘世马牛;身被名牵,必陷樊笼鸡骛。他形象地告诫我们,人若仅为名缰利索这等身外之物蝇营狗苟、勾心斗角,到头来,行被物累、心为形役的结果,生命的自在与乐趣则荡然无存。步入老年,最大的财富就是经验的积累,见多了争权夺利的狰狞百态,哪个不是过眼烟云!静下心来、反求诸己,最要紧的不是纠结过往、怨天尤人,而是反省自我、检讨教训,只要曾经竭尽心力且良知不亏,成败利钝就不再重要。毫无理由让别人的得意成为自我作践的刑具。老之将至,务必学会与命运和解、与生活和解、与周边一切和解的生命哲学,什么名利得失、恩怨情仇俱可一笔勾销,从此,告别过去,卸下各种盔甲、面具和思想包袱,换副行囊、轻装上阵,重新上路,岂不快哉。恒达

老之将至,退出公职,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相对减弱。单位和家庭都不再需要你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去奋斗,况且身体上亦不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有必要放缓生活节奏。书报可以慢慢读,认真咀嚼个中的文字意蕴;饭菜可以慢慢吃,细细品味各种食材的微妙滋味;别人购物排队时,可以先找个地方休息,物质丰富的年代不缺一个抢购者;高峰期不必争先恐后地去挤公共汽车,不妨给急于上班的年轻人提供点生活便利。茶余饭后,晒晒太阳、散散步,听听小曲、品品茶,换个角度从容地观察社会与人生,尤其是细心体悟从未体验过的老年生活况味,岂不神仙般惬意行状?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不妨择些天朗气爽之日,找个远离喧嚣尘世的清静郊野,醒脑洗肺,放空自我;抑或邀上三五好友,煮茗论道,把酒畅怀,借以补偿奔波辛劳的前半生,进而悠然自得地享受晚年岁月静好的幸福时光。

享受慢生活,需要平和的心态作铺垫。老之将至,必须看到在人生的接力场上,属于你的那一棒已告结束,下半场你仅是赛场看客,胜负基本与你无涉,剩下的责任就是在关键时刻呐喊助威,毫不吝啬地给队友鼓掌。千万别把后任的客气当作自己倚老卖老的资本,必要时当然可以做些公益、提点合理化建议,但决不可指手画脚、颐指气使,做出一副舍我其谁的模样;也不要过度干预子女生活,年轻人有自个完全不同于长辈的想法,代沟是必然产生的客观现象。老一辈的经验可以借鉴,但老人的思维及行为方式或许不再适宜于青年人。必须坚信,没有你的参与天绝对塌不下来,高学历的青年一代肯定比我们更聪明,也肯定能够干得更出色。如果这也不顺眼,那也看不惯,只能徒增摩擦和烦恼。退居幕后,务必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心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尽快适应变老的现实,回归平静的退休生活。人间至味是清欢。只要想得开、看得淡、放得下,就一定能够活得通透洒脱,做个知足常乐的快活老人。王维有诗为证:“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尽管其中不免带有些许消极成分,但却值得不甘寂寞的老者细心琢磨,努力效仿。恒达

当然,知天安命决不意味着要消极遁世。老之将至,你可以逃避一切的俗务,但修身养性、求知律己确是须臾不可懈怠的终生功课。求知就是最为积极的人生态度。活到老、学到老,似乎有几分陈腐的感觉,但决不过时。人从呱呱坠地那刻起,啥都不会,一生都在模仿学习中成长,许多失败的惨痛教训往往源于学而不精、能力不逮。退养就是补课的最佳时期。老来一切可以做减法,唯有求知问学不能偷懒。尤其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你不接受新鲜事物,诸如网络购物、手机支付、微信约车之类,就会在生活中处处受窘,甚至安度晚年都是一门崭新学问。由于老年求知已无紧迫功利目的,没有压力自然缺乏动力,所以宋人陈亮特别强调:“少不如人,所向墙壁;老之将至,乃罣网罗”,意在警示人要自我加压,把勤奋攻读视作须臾不可或缺的行为范式。老之将至,可以把年轻时来不及或读不透的书重新打开、深入推敲,可以把学习钻研与志趣爱好和修身养性结合起来,在音乐缭绕、书香氤氲的氛围中,获取精神文化的享受与满足,助推思想境界的丰富与提升;在极其充实的高质量的夕阳生活中优雅老去,活出生命最后的精彩。倘若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倾心投入且沉浸其中,形成一个文质彬彬、知书达理的社会群体,中国的人文生态必将大为改观,社会上关于“坏人变老”的议论自然就会销声匿迹。恒达

说起容易做起难。如何妥善应对老龄化社会逼近的压力,是个崭新的时代课题。老年事业老年为。作为新近步入老年行列的一分子,唯愿大家能携手并肩积极行动起来。恒达

恒达娱乐平台注册:www.tf10086.org

相关文章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